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結合國際關係和未來學的代表人物,除了我們介紹過的不同學者,自然不得不提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的作者倪匡先生。說起來,我是中學時代就把衛斯理小說全套讀完的忠實粉絲,雖然不少故事都有點虎頭蛇尾,但故事對人性的洞悉、對未來的前瞻,都是相當值得重視的一家之言。除了經典《頭髮》,最值得反覆閱讀的,還有一個表面上不涉及科幻的故事:《背叛》。

《背叛》以國共內戰的孟良崮戰役為時代背景,講述國軍兩名情同兄弟的正副師長打造了一支鐵軍,最終在關鍵戰役,弟弟卻無緣無故背叛,導致鐵軍全體潰敗。不同一般背叛劇情的是,副師長並非被敵方收買,並不認同敵方理念,也不求金銀珠寶,背叛後一無所得;他幼年在垃圾堆中,被當時還是排長的師長撿回來,然後一步步成為名將,哥哥當正職,他就當副職,全軍上下,都知道二人一心,副師長也老是把「師長把我從垃圾堆撿回來」掛在口邊,以示大恩大德永不忘。

數十年後,經衛斯理連串探究,甚至連「外星人影響腦電波」一類「萬能key」也用上,依然沒能發現背叛的秘密。最終遇上當事人副師長本人,才知道他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背叛,只是覺得自從被師長撿回來,在對方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感到越來越窒息,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但因為天下皆知師長對他恩重如山,他不得不在軍隊亦步亦趨,外人眼中這是平步青雲,他自己卻十分痛苦,白天要服從所有社會潛規則,睡覺後的潛意識卻要爭取自由解放。壓垮二人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師長連二人共同戀上的戀人也讓給副師長,副師長發現一生再沒有可能還清人情債,卻靈光一閃,恍然大悟,發現唯有徹底叛變,才能改變一切,做回自己。

倪匡坦言,這不是科幻小說,只是探討人性潛意識。《背叛》發表後十年,有一半心理學暢銷書在西方大行其道,年前再有種種華文翻譯版、改版面世,書名是《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副題「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疚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背叛》的主題,正是師長對副師長的「情感勒索」,反映倪匡的觀察力領先時代起碼十年,單是這一點,已令人佩服。

「情感勒索」這名詞雖然早於五十年前已出現,但大行其道,還是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在1998年出版上述著作,才令一般人明白這是甚麼回事。根據她的定義,每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有些人永不能正視自己的負能量,卻會通過製造罪疚感、恐懼與義務,來控制其他人,所以情感勒索又稱「FOG」,即Fear、Obligation、Guilt的簡稱。例如職場上,上司不斷強調對下屬怎樣提拔,這是為員工製造「不得跳槽」的義務感;家庭中,父母不斷強調怎樣栽培子女,這是為子女製造「假如不出人頭地就是辜負父母」的罪疚感;感情關係中,一方(通常是女方)不斷要脅「要是放假不陪我就分手」,這是為對方製造時刻最後通牒的恐懼感。由於在傳統社會(特別是華人社會),情感勒索的方式,又每每和「孝順」、「忠誠」、「賢良淑德」等傳統道德混在一起,被勒索者雖然感到不舒服,卻往往不知如何解決,一旦缺乏宣洩口,最終情緒只能山洪暴發,就像《背叛》的副師長。

倪匡比學術大師更落地的是,他在《背叛》故事中,增加了種種設定,讓被情感勒索的壓抑推倒最極致。首先,師長人前人後都是真正的模範軍人、一代儒將(影射在孟良崮戰役戰死的國軍將領張靈甫),除了後來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副師長好,也有一手把爛泥扶上柄的滿足感外,幾乎是零瑕疵,這卻令對同胞同樣義薄雲天、一生光明磊落的副師長,連最微小的宣洩口也失去。倪匡也設定二人都是同性戀者,共同鍾情的第三方自然也是同志,這在當時的社會自然受盡歧視,當事人自然要努力掩飾,潛意識的壓抑就更強 大。然而與此同時,師長與副師長卻不是同志戀人,雖然第一次邂逅有點「gaydar」帶引,但二人相交更像兄弟情(bromance),令副師長同樣不能通過愛情的中介,對師長發洩潛意識的鬱悶。整個故事發生在講求紀律的軍旅生活,這本來就不是正常社會環境,時刻都在軍法處置的恐慌中,進一步加劇了潛意識的反彈。結果,本可通過簡單途徑解決的問題,只能到了最誇張的玉石俱焚才能善罷,代價除了整段珍貴無比的頂級友誼,還有數萬條人命、為整個社會不容的反道德,才能徹底回到「自我」狀態。

《背叛》表面上不是科幻小說,但實際上,卻充滿前瞻性。到了今天網絡時代,「情感勒索」的概念忽然普及了很多,這背後自然有其宏觀國際背景。除了這概念和其他知識一樣,散播比從前容易得多,也因為在網絡製造Fear、Obligation和Guilt的門檻,也比從前為低,不用特別親密的人、特別擁有資源的一方,都能施以不同形式的「虛擬情感勒索」。簡單如「我上次幫你忙分享了你的活動,你怎能不對我的每個post share and like」?

然而與此同時,被勒索者要宣洩,也比從前容易得多。單是在網絡匿名訴苦,「為甚麼老闆總以為我的一切都是他施予」、「為甚麼母親老是以『為我好』來蠻不講理」等等,天天充斥網絡討論區,就不是前人能掌控的渠道。好處是潛意識被勒索的一面得到釋放,但與此同時,壞處卻是容易過猶不及。加上這類釋放渠道的聆聽者並非專業心理治療師,而往往是同樣充斥負能量的天涯淪落人,經過一輪「誘導」,可以返回正能量、回到現實世界解決問題,但也可以走火入魔。

結果,種種現實世界確實存在的友誼、感情、忠誠與義氣,都容易被片面理解為「情感勒索」,一切情誼比從前更難維繫,人與人之間的現實脈絡,隨著虛擬世界興起,也和種種知識一樣邁向碎片化、多變化。衛斯理的《背叛》,本來是特定時空、連串罕有元素交錯下的特大悲劇,但到了未來,這級數的背叛雖然不一定出現,但種種中型背叛,卻可能密集得多,令人見怪不怪。未讀過《背叛》的朋友,誠意推介讀一遍吧,這遠比學術著作發人深省。

信報財經新聞

Comments

TANG SIU WA

這篇相當驚喜

Chocobean

book club time ~ 邊個有因為Simon走去睇呢本書嘅,或之前已經有讀過嘅,可以share感想嗎?故事似乎唔係好長應該weekend可以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