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北京眼中,香港人到了英國後,就是「二等公民」。但這絕非必然。

不少香港人也擔心到了英國後,要麼忘記了香港的根,要麼始終格格不入。但難道沒有兼顧的可能性?

在英國,有不少移民群體可以作為榜樣,他們既融入本地圈子,逐步成為英國精英,同時又依然非常團結,能夠利用英國建立的社會資本,回饋本身社群。

其中一個例子是英國的烏干達人。

烏干達人大舉來到英國,其實和今天的香港BNO 5+1,也有點相像。這自然也要從大英帝國的殖民政策談起。

話說當年英國很喜歡向各個殖民地引入印度勞工,作為當地人與英國之間的buffer,有時甚至會反客為主,例如在今日毛里求斯、斐濟、圭亞那等國,印裔人已經逐步變成主要民族。烏干達的印度勞工雖然比例上沒有那麼多,但也有好幾萬,他們的二代、三代普遍善於營商,逐漸壟斷了烏干達的商業活動,成了國內重要中產階級。而他們基於和英國的淵源,不少都持有英國護照。

到了1972年,烏干達獨裁者「狂人」阿敏為挑起國內民族主義,決定向印裔人口開刀,下令把他們全體驅逐出國,震驚全球。英國對他們既負有道義責任,又加上他們不少根本擁有英國護照,所以不得不大舉接收這批被逐離境的人。其實,當年英國也有問過其他殖民地是否願意接收,包括香港,但最終都是不了了之,烏干達的鄰國肯雅、坦桑尼亞(都是英國前殖民地)更決定封關。

最終大概2-3萬名烏干達人,就這樣到了英國落地生根,今天整個英國烏干達群體約有5萬多人。他們不少在英國政商界有了一定位置,例如前北愛事務大臣Shailesh Vara就是烏干達移民,而烏干達在英同鄉會也頗為活躍,因為有共同的記憶,雖然阿敏早已下台,但團結程度,無庸置疑。

假如香港人在英國打入當地精英階層,把香港議題和英國本土議題結構性地掛鉤,這才是21世紀diasporic community的應有之義。

Comments

Jenny Tung

很有啟發性!多謝沈教授 😊

Neil Chu

XXX香港人同鄉會 , yeah!

SF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Felix

現任內政大臣Priti Patel彭黛玲就是烏干達亞裔後代

James Green

可否分享多啲將移民族群議題同本地議題掛鈎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