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傳統國際關係學者認為,特朗普的四年任期並沒有清晰的對華政策,只是興之所至的嘗試做deal,英國著名智庫Chatham House研究員Cleo Paskal則力排眾議,認為特朗普領導下的華府,正在動員一個「整體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去反制中國的「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CNP),並認為只要放下黨派鬥爭,就不難發現特朗普是有一套經過深思熟慮、全面的對華政策。

以下為重點:

1. 綜合國力可謂是中國的「世界觀」,將一個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實力,化成一個綜合指標,並利用這個指標作決策。曾被派到北京的美國前海岸防衛隊隊長Moreland表示,中國在計算這些指標時,已到了一個痴迷的程度,並認為所有事情都能化成一組組數字,這就是北京強調的「科學方法」。

2. Paskal認為,中國的所有決策都在爭取提升自己的CNP,或降低其他國家的CNP。先說前者,美國國防顧問O’Brien指出,中國透過盜竊知識產權、籠絡各個國際組織、利用民用漁船作軍事用途、人質外交、脅迫的經濟政策、派出國民滲透其他國家的教育制度等,都是例子。後者例子則是疫情:假使疫症在自己國土爆發,並影響到自己的經濟,可以如何減低綜合國力的損失?答案是讓其他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受損。如何能做到?讓他們都受到疫情影響就可以。作者認為要認清這是中國的做法,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3. 特朗普的回應,首先是整合美國的「綜合國防」,這從他剛上任的2017年發表的國防政策,便能略懂一二。這政策指出,中國希望在印太地區取代美國成為領袖,又輸出以國家機器為中樞的經濟體系,當時特朗普政府已明瞭與中國的衝突將,是自由與威權政體的交戰。

4. Paskal指出,華府雖然明白中國的政策挑戰,不過在制定政策時,仍要考量不同持份者,因經濟理由而受到諸多阻撓,例如近日難以即時禁止TikTok在美運作一事,便是最好例子。雖然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不是完美,但作者認為許多國防措施是有膽色的,例如關閉中國Houston領事館、要求中國高層訪美前先要獲得美國政府批准、關閉各個孔子學院、要求美國智庫定期報告是否有接受外國資助、不允許中共黨員入籍成為美國公民等。

5. 進一步的是,面對中國在國際舞台的步步進逼,作者認為世界需要Moreland所說的一個「涵蓋多國的全方位防禦」(comprehensive multinational defense; CMD)。而特朗普政府也明白這點,所以在2018年,就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做「印太司令部」,加強印度在太平洋地區的角色。而這也不是曇花一現,早前龐佩奥訪日參加美國、印度、日本、與澳洲外長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Quad),為成立「印太新北約」踏出第一步。近年華府在南海爭議又頻頻支持盟友,例如加強與東盟各國的聯繫,又將湄公河-美國伙伴關係升級。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清晰且集中,而中國明白此等政策的威力,所以才大動干戈,嘗試分化「四方安全對話」,而美國在印太的盟友亦清楚政策的效用。

問題是:假如拜登上台,這些政策能繼續推行嗎?

簡單的答案是,一半一半。在區域安全、印太戰略等層面,特朗普政府的遺產,相信會是bipartisan的,不可能逆轉。而且拜登可能重新加入TPP,並把TPP放在這個框架入面。但在國內層面,拜登團隊似乎並不懂回應中國的CNP,也未能有效整合國內CNP,因為那涉及不是對美國基本核心價值的不同理解:在民主黨眼中,以由上而下方式整合本國CNP與中國對抗,已經違反了美國若干立國價值。而沒有這基礎,要聯合國際盟友共同行動,卻又會缺乏說服力和誘因。

然而假如中國政策持續,拜登政府早晚也會受壓,美國整合國內CNP的共識早晚會出現。即使是特朗普連任,要怎樣建構一個新國際秩序框架,似乎也未有共識。在未來四年,可能只是美國政策的一個transitional period,2024年的新政府,就會見真章。

Reference:

https://thediplomat.com/2020/10/yes-virginia-the-trump-administration-does-have-a-china-strategy/

Comments

AN05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One problem with this argument is that most of this policies are carried out in 2020, after Covid-19. One reason may be this pandemic is the watershed moment, the turning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