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台灣故宮博物院旁邊,有一座很少遊客的原住民博物館,觀看它如何策展台灣原住民的過去現在未來,卻可能比故宮的大中華史觀更有趣。

博物館採用了一個假設:台灣原住民是數千年前從「大陸」走來(沒有specify是中國大陸還是中南半島大陸),然後不斷往海洋擴張,前後分七個階段,所以遠至太平洋復活節島、印度洋馬達加斯加的原住民,其實都是台灣原住民後裔。博物館也有一幅倒轉地圖:假如不以中國為中心,而從台灣開始往南看,台灣就是整個「南島民族生態圈」的起點。

在北京眼中,這也許又會被扣帽子為「台獨史觀」,但這對台灣identity的建構,卻有相當啟示。今天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就暗合上述史觀,而昔日呂秀蓮當副總統時,也提出要強化台灣的「海洋屬性」。從這角度看,台灣和菲律賓、印尼等同氣連枝,也就有了更多支點。

比較台灣的原住民政策,和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對當地原住民的重新肯定,也充滿前瞻性。例如在美國,法律是承認印第安原住民的「nation」身份,紐西蘭則已經把原住民毛利語包括在官方語言之內。假如這在台灣出現,北京就不能反應,因為大家的語境、context,根本不同。但放在甚麼都是「國家安全」的中國,一切diversity,都是原罪。

(2nd Map: http://203.64.34.6/library/subject/june2018/june2018_index.htm

Files

Comments

LHC

好似港督金文泰一樣,當大陸要行新文化香港就行中國古文化。 當大陸要消滅少數族裔語言嘅時候,台灣應該反其道而行,行台灣原住民文化。

Gary

早幾年到過紐西蘭的一些毛利族的博物館,他們遷徙的歷史中亦有提及台灣及太平洋眾多島國。

Elaine Yip

民族民化的保留或得到尊重,不是為了反道而行,而是有其優點和影響價值,可啟發人性的美好,生活得以比較豐盛完全。

Yi Wen Khu

我從小就覺得台灣人南島語系的後代 根本不是什麼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