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港區國安法主觀研判下,現在香港彷彿諜影重重,昔日港英政治部如何運作,又變成敏感題目。由於政治部不少檔案尚未解密,當事人的回憶,就成為重要研究對象。這本書出版在九十年代,作者「羅亞」自稱曾在政治部工作(當然難以核實),內容有多可信則要自行判斷。從前閱讀過很多次,這次重讀,特別想指出以下重點:

1. 港英政治部相當有國際視野,對象並非單純的國共勢力、共產蘇聯、或內部種種團體,還包括幾乎所有國際力量。例如有一節談及日本赤軍,據說曾在香港交收武器,更有情報指赤軍可能對香港進行恐怖襲擊,似乎是誇張了。但也可見當年赤軍深入香港流行文化,經典電影《烈火青春》就以赤軍大屠殺主角結尾(不過據陳冠中透露,原因不過是導演嚴重超支要善後而已)。

2. 政治部在機場和所有航空公司櫃台都有聯繫,判斷可疑人物的定義,就是last minute以現金買機票飛到中立國(例如瑞士),就很可能是恐怖份子、洗黑錢、或化名「著草」的人。這種研判,似乎逐漸成為一些航空公司的內部指引,並在兩個月前的香港被引用過一次。

3. 這位作者似乎意識形態屬於親中,著作提及港督葛量洪的貪污疑雲,講述美國向英國打小報告,把他的貪污證據揭開,令其不得不下台。葛量洪離開香港時,作者聲稱葛量洪夫人銀行有來歷不明款項,也把大箱大箱「物件」旁若無人地上船運送回英國。這是抹黑還是事實,實在不得而知。

4. 沙頭角中英街是中港邊界的特殊存在,原來當年港英和中共不時在中英街交換「人質」,包括在六七暴動期間。這種「一街兩制」、人口卻自由流動的邊界,在國際關係也是特例,圍牆建造前的柏林,也是其一。

5. 作者認為美國的福特基金會、Fulbright Scholarship等,都是「文化間諜」(和今日北京觀點一樣),它們進入香港的導火線,卻是越戰。當年全球掀起反戰運動,就是針對美國出兵越南,全球青年(包括所有西方國家青年)無不左傾、反戰,令CIA認為是蘇聯背後煽動所致,於是批出budget進行反宣傳,希望青年理解西方的制度優越。在香港,真係基金會負責engage尖子,supposed慢慢改變了反戰文宣;但是否真的有如此功用,自然言人人殊。

6. 書中一個不顯眼的枝節,讀來怵目驚心。劉皇發發叔成為「新界王」之前,上任「新界王」是鄉議局主席陳日新,因為配合港英收地政策,獲批壟斷龍珠島發展工程,並在青山一帶得以發展樓盤致富,最終卻因為「貪得無厭」成立亞洲證卷交易所,企圖進軍金融分一杯羹而得罪港英。港英以種種手段令交易所不能運作,其後鄉議局主席也被換人,最終陳日新的女兒甚至遇上車禍,情節彷如某電影。當然,自行消化,自行判斷。

7. 作者透露港英當年的政治審查(vetting)無處不在,但只要不是與左右兩派有聯繫,大多獲准。例如社團註冊昔日十分嚴格,就是要經過政治部vetting;公務員、警隊的品格審查也包含有政治忠誠度審查,包括私下有沒有表達對政府不滿,也是審查內容之一。現在特區政府明顯要「行古制」恢復這一套,加上有數碼科技幫助,更是無往而不利。只是當年港英的管治藝術十分高明,同時也有適當渠道予民間宣洩,最終更與時並進廢除惡法、通過人權法案,這些今天的政府,自然選擇性地按下不表,令人痛心。

Files

Comments

Fevrier

早五年前入職都已經係半推半就咁要開個Facebook instagram password 俾人vetting 用。咁當然可以整扮嘢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