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傳來台灣「外交突破」,但不是奪回任何一個邦交國,而是爭取到世上沒有聯合國會員國承認的索馬利蘭(Somaliland)互設代辦處。不少人認為,這不過是兩個國際關係的被壓迫者圍爐取暖,但任何小事放在這個大時代,都可以很有趣。

我對索馬利蘭印象很深,畢竟上次造訪當地的時間,不過一年前。假如對遊記有興趣,可以不日再分享。但這不是我和索馬利蘭的唯一淵源。十多年前,我在一個非常另類的學術會議,認識了當時的索馬利蘭外長,做了一個訪問,這應該是第一個華文媒體對這個國家外長的訪問。不少人看過這個訪問,就把我當作是「索馬利蘭專家」,包括年前某電視台的#404旅遊節目,其中有一集,就是到索馬利蘭。

這次索馬利蘭和台灣還沒有正式建交,但綜合各方資訊,相信距離建交也不遠。對台灣而言,自然急需任何形式的新邦交國「沖喜」;對索馬利蘭,這更是零的突破:此刻索馬利蘭根本沒有任何正式外交關係,連與非聯合國會員國南奧塞梯、阿布哈茲那樣的「圍爐建交」也沒有。假如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建交,這對索馬利蘭歷史,自然有象徵意義。

問題反而是,既然零的突破並不太難,是甚麼驅使索馬利蘭一直不踏出這一步?自然是China Factor。中國官方一貫反對任何國家的分離主義,堅持承認索馬里中央政府,這和世界各國的「一索政策」,也是連貫的。中國承建商在索馬利蘭有不少活動,外電報導北京近日也加緊拉攏索馬利蘭「當局」,說是以一帶一路式基建、換取對方斷絕對台交往。假如單論經濟層面,索馬利蘭就算爭取不到北京承認,也是沒有誘因倒向台北的。

所以關鍵根本不是台灣,而是美國。

今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兩院通過的《台北法案》,全稱《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這條法案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屬於類似思維產品,sponsor自然也包括了中國「制裁」常客Senator Rubio,內容更改了幾次,主要有以下重點:美國加強和台灣的經貿關係;美國用一切方法協助台灣成為(容許非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成員或觀察員;美國支持台灣強化與「印太地區」的「正式外交關係」;以及美國對加強、或打壓台灣上述國際聯繫的國家「賞善罰惡」。

索馬利蘭假如冒得罪北京風險,和台灣建交,主要就是看重美國的《台北法案》,特別是最後一點。對其他建制出身的美國總統而言,承認索馬利蘭、也就是承認肢解索馬里,都是沒有任何誘因的:一來索馬里境內尚有其他分離主義政權,承認了一個、其他的要求就後患無窮;二來這涉及和其他非洲國家(例如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等)的共識;三來這一帶局勢非常不穩定,要是美國捲入爛攤子、被要求維和、而又毫無利益,國內沒有人有興趣。

但特朗普從來不管外交慣例。他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就是無視外交界的勸阻。索馬利蘭想到通過和台灣建交,去向美國示好,就算不能與美國建交,起碼也希望得到美國援助、或加入一些國際組織。否則本來就很vague的《台北法案》,就形同虛設。

假如索馬利蘭因為和台灣建交,而獲美國承認獨立,這樣對中國傳達的訊息,就非常清晰。問題是,特朗普會否有這樣的視野?相信他連索馬利蘭在哪裏也不大清楚。諷刺的是,也許正是這種外交門外漢,才會大而化之的做這類決定。

Comments

Jenny Tung

對遊記非常有興趣!(^^)

Thomas Tong

對,教授去了過百個國家,何不和大家分享一些經歷和感受……

hei lok wong

想聽更多關於索馬利蘭嘅事情 :DD

Elaine Yip

看你的分析和見解, 使我明白一些國際事件多了, 謝謝。

Napoléon

建製(制*)出身

Angel Cheung

我都想睇遊記呀

K小白

盲拳打死老師傅 🤣🤣🤣🤣 有時諗得太多,多智而少決,就行唔郁 唔妳諗即刻做🤣🤣🤣 #像極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