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政治高壓的環境,很多正常的創作,本來毫無政治意識,也可以變成「禁歌」;但又因為變成「禁歌」,卻又一定加強了社會影響力。經典國語老歌《熱情的沙漠》就是典型例子。

《熱情的沙漠》推出於1975年,改編自兩年前的日本作品,很符合當時日本重新崛起、東瀛風紅遍東亞的氣氛,(據父母說)後來成了夜總會駐唱歌星必唱飲歌,在台港、東南亞大紅大紫。演唱者歐陽菲菲是戰後第一批到日本發展的華人演藝人,也是第一位獲邀出席紅白大賞、第一位在日本開concert的華人歌手,比後來的鄧麗君、陳美齡等都要早;假如周庭加入日本娛樂圈,也會是她的小師妹。

但當時在台灣,依然是戒嚴時代,蔣介石逝世於1975年,政權平穩交接是為要務,對日系歌曲開始隱含的社會解放、乃至性解放意識,開始感到「警惕」。《熱情的沙漠》的歌詞,其實很難挑剔政治不正確的沙石,卻居然一度成為台灣禁歌,據說問題出在歐陽菲菲演唱的一聲「呀」:「我的熱情~呀~好像一盤火……」被當作男歡女愛的呻吟聲,在當時的禁歌指引,已經不被容許。依循這思路,歌詞的「你給我小雨點/滋潤我心窩」、「我給你小微風/吹開了花朵」,說是比喻性愛動作和過程,也無不可。但這樣也要禁,豈不是禁無可禁?

翻查這份指引的十大罪狀,除了「意識左傾,為匪宣傳」一類政治原因,還有甚麼「詞句頹喪,影響民心士氣」、「內容荒謬怪誕,危害青年身心」、「意境誨淫,妨害善良風俗」、「曲詞狂蕩,危害社教」、「文詞粗鄙,輕佻嬉罵」、「幽怨哀傷,有失正常」……動輒得咎到一個點,假如完全跟隨,整個社會就是機械人。以古知今,我們希望有這樣的下一代嗎?

Files

Comments

Kenny Lau

教授,真的太佩服你的博學。今晚我在台中看了舞台劇「再見歌廳秀」,內容就有講述當年那12條禁歌條例,也有以<熱情的沙漠>為例。當時聽到我馬上想到現在及將來的香港。

MW

那歐陽菲菲當年如何突破盲腸讓這首歌紅遍華人社會呢?歐陽菲菲是台灣人吧?她在香港的歡樂今宵唱完這首歌回家,台灣的國安沒有在機場侯駕?

Annabella CHOI

只要是獨裁統治,邏輯,理據被消滅😿

Dummy-123

蔡賣幸娟喺節目講過、連「水長流」都禁!可能因為太露骨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