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近日不少朋友以「真心膠」的角度,circulate一段新聞,題為「全球首個國家因新冠肺炎滅亡,赫特河公國宣布賣國土還債」,並聯想到是否可以購買這個「國家」。其實,赫特河公國是國際關係的一個長青甜品,也是我們理解「個人國家」的好題材。

在華人社會,提起「國家」、「獨立」一類字眼,就顯得大逆不道,「違反國安法」,動不動就是「顛覆政權」、「分裂國家」、「煽動仇恨」等下刪一萬字。但在正常地方,自稱「立國」不會犯國安法,只是一種行為藝術,或一種商業行為。即使在正式官場,加州的州旗依然寫上「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德州的州議會依然刻上「德克薩斯共和國」。只要在自己的家中、物業宣佈「獨立建國」,而依然遵守所屬國家的法律(最重要是交稅),這種「私人國家」,反而是西方社會鼓勵的「創投」行為。《Lonely Planet》有一本講述micronations,介紹了全球最著名的一批私人國家,赫特河公國就是其一。

這個所謂「公國」,其實是一個農場主的綽頭,他在自己的農場宣佈「立國」,然後吸引遊客(澳洲政府也推介這「景點」),並出售種種紀念品(例如「護照」、「郵票」等),基本上是商業行為。我們看來,75平方公里非常大,接近一個香港島面積,但在澳洲,要購買這樣一片農場(主要地方都不能建屋),並不太昂貴。

野心大一點的micronations,會利用「獨立」身份,嘗試經營真主權獨立的微型國家或自治區(例如安道爾、列支敦士登、摩納哥、法羅群島等)的主要業務:白手套,像經營網上賭場,或吸引離岸公司註冊去洗錢,或聯營bitcoin交易,或經營網域等。但這樣做,不是隨便宣佈「立國」就能成功的,「國王」需要有財務公司合作,「國家」這是marketing arm,其實真正的業務是本來的公司。克羅地亞邊境的「利伯蘭共和國」(Liberland),就比較像這種「願景」,那位「元首」去年甚至到過香港「招商引資」(多少朋友見過他?);相較下,赫特河公國雖然也想過這條路,但始終停留在土法煉鋼層面,否則今天也不用乘機「賣國」來還債(其實就是交稅)。

更進一步的micronations,可以真的存在「主權爭議」,例如國際關係經典教材「西蘭公國」。由於「公國」建立在公海上的英國廢墟船堡,主權誰屬、「親王」宣佈獨立後有沒有能力和其他國家「建交」,都是IR考試熱門題目。

今年年初,我造訪過位於立陶宛的「對岸共和國」,大家可能有印象。那裏是文青集中地,還有一條西藏街,首都維爾紐斯市長經常「訪問」,已經成為立陶宛著名景點。當然,國安法治下的香港,任何人意圖仿效,必定犯法、可能送中,這就是國情。

Files

Comments

MW

曾經去過Siberia 旅行,在那裏游覽了一些從來都未聽過的‘國家’:例如: Republic of Buryatia, 才知道Russia 原來這麽多‘共和國’,只是外面的人沒留意吧?恐怕這些‘共和國’不是我們理解的‘美式共和國’吧?最有趣的,竟然巧遇我們偉大祖國的秘密:Republic of Tuva!碰上時還不知道和歷史遇上了,有點可惜!

Ryan

連登有post說有位巴打立左國:(方舟黎啦)發現有連登巴打已經在海外建國! https://lih.kg/2155671

Napoléon

主權爭議呢個topic 幾有趣,睇國家成份同埋主權行為,教授有source 我都想再睇多啲。

Steelhead

Westartica 同 Sealand 兩「國」故事都幾有趣,之前 WSJ 都有寫過佢地「微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