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文革2.0重災區,事先張揚,必然包括教育界。

「一小撮人」堅信,香港問題源於「黃師播毒」,在公元21世紀,只懂根據官方syllabus讀稿的機器,才是好「老師」。

這「一小撮人」又認為,最能確保教育界變天的手段,自然是高壓。畢竟香港老師薪金相對頗高,也缺乏其他專業技能,政府那些無聊透頂的「資格試」被世界各地無視,一旦失業,手停口停,還要面對社會白眼。

文革策動則有了這「願景」,相信在未來一年,教師「牌照」會一切從嚴,甚至被要求每年續牌。被起訴而未被定罪的老師,在不知「無罪假定」為何物的「新香港」官僚主理下,自然是victim;最新消息是每個老師續約時,都要證明未被投訴,否則也「後果自負」。在匿名投訴滿山遍野的文革2.0時代,這恐嚇不言而喻。

然後,下一步才是戲玉:假如老師大規模被辭退,人數不夠,怎辦?特區政府屆時很可能就會和鄰近地區教育機關作資格互認,香港老師不會有興趣到中山教書,中山、惠州、深圳老師跨境來港教學,卻是夢寐以求。

這會成功嗎?昨天的案例,就深具啟發。

如此一片肅殺氣氛下,老牌左派旗艦店香島中學對其音樂老師不予續約,原因是老師容許學生考試的自選歌曲為《榮光》。這位老師口碑甚好,只是在尊重學生自由的前提下容許選曲,想不到就被告發。意料之外的是,百多名香島學生不惜冒秋後算賬風險,走到校門外築人鏈,聲淚俱下,聲援老師。

這反映一切,早已超越純政治問題。

在知識唾手可得的今天,學校的僅有價值,從來不是傳授知識;即使是我們讀書時,雖然身為「好學生」,但也是靠自修、不上課,老師存在的價值,從來在課後部份。換句話說,除了證書(其實這也會被慢慢取代),學校的剩餘價值,就是製造一個社會環境,讓教學相長。這樣的環境,和syllabus 100%無關,也沒有任何公式可言。獲學生自發聲援的老師,可能全校也不會超過三個;但一校的靈魂,其實就在於那三五人。

在未來世界,真正能「影響」學生的,再不是「學校」這個physical space。老師離開了,在其他崗位,依然有其發熱之處;學生只要有心,依然能受教。但學校本身,卻失去了靈魂。

國安法+文革2.0,無疑會嚇到一些和理非,平日不敢表態、網上不敢「亂說話」。但慢慢下來,當一代人找到不懼怕失業的勇氣(也就是alternative income),得到自己在全球的定位,自然會慢慢突破白色恐怖,對香港這塊小地方的小枷鎖視若無睹。

接收資訊非常自發的新一代網中人,未來的立場只會更堅定,因為他們的傾向是很難改變的。在演算法下,假如溫和聲音被滅聲,激進聲音網上只會更響亮。他們對香港建制的不滿,只會比今天更嚴重,而社會表面上的和諧、他們平日的好學生包裝,只會令一代人更堅韌而犬儒。試想這樣成長的一代,會是怎樣的早熟,甚麼時候就學會自力更生?

以為靠呢種旁門左道,可以成功高壓洗腦,絕對荒謬。

Comments

James Lo

教授所言甚是。猶記得當年民運,小弟只乃中一學生一名。老師們的教誨仍然銘記,就是今日已經到了中年,仍然與他們緊密聯繫,身教絕對比知識重要,說的沒錯,今日科技發達知識垂手可得,品格、信念、獨立嘅思維及判斷,才是今日老師需要向新一代展示。依書直說嘅機械人,被訓練出來,最後只會被世界淘汰。 亦都係因為當日老師嘅教誨,造就今日嘅我們。

Bon Siu

慨歎當年的校長老師今天都偏藍,不過感恩以前老師們教落的道德價值觀依然對今日的想法判斷發揮影響力,今時今日要禁制思想空間其實很難了,這種違反自然天性的做法不會長久,只希望更快結束減少對下一代的禍害。

Andrew Chan

我是樂觀的,因為,我相信香港人。

Joney Chow

看了教授的文章很多年,教授有很大世界觀和獨特的科技前瞻預測,可是香港很大部份人都沒有呢個視野,他們的角度只是明日,身邊。大世界對他們來說太遠了,不貼身。美國等於霸權。科技,太複雜了,難理解/離地。監視所有政府都會。這部份人,他們不會覺得有問題的。因為他們唔關心/不認同你所說學校的功用,只會覺得自己/小朋友跟呢個制度/遊戲去玩,爬上去就可以了。他們未必不能理解你所講,只是覺得不重要。很可悲。

Sfeipo

慢慢變成不反抗而清醒,不認同而接受。

Joney Chow

那些人,太習慣由上而下的制度,是他們的comfort zone。由下而上的,聚沙成塔的,對他們來說,太虛無。

Tony

但網上課程始終英文為主

Jim Ng

未來嘅網絡自由都係令人關注 用「國家安全」做藉口,其實隨時香港的網絡世界都會變得同牆內嘅一樣 又其實消滅網絡自由工作已經做緊,已經有好多TG頻道admin被拉,罪名甚至係煽動謀殺... 屆時,連無形嘅網絡世界都被全面管治,香港人,年青人要反抗又可以點?

A2 P

可以想像未來IB/IGCSE 會有很大demand, 都是一條出路

Credy Chung

在惡法以言入罪的前提下,倘有alternative income 及自由網絡的破障,需則心在絃外但身在籠中,我們應該怎自處?

Thomas Leung

事實上很多西方國家正在推動UBI,在英國也有團體在推動,但我深信共產黨等專制極權是不會接納的,你要食飯就要得我恩准。喪失了操控權便亡黨。

Jess

另類教育是一條出路,因為老師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香港辦另類教育非常困難

Jess

是真.另類教育(alternative ),不是洗腦教育喇

Jess

二戰後的德國,另類教育如雨後春筍,正因為德國人覺得要培養小孩有獨立思考

Cynthia Lian

同意,因為傳統式教育一早就可被online course甚至係AI取代。尤其經歷武漢肺炎,大部分學校都有well-established platforms. 其實通識課都算這類另類教育,同埋唔少全球公開考試都涉及對社會問題,人文主義的考察,相信都係重要的發展趨勢(除咗極權國家)未來的教育都可能分為兩部分,學生online自學traditional syllabus, 老師傳授有更大自由度的通識教育 但香港依家通識課都要取消,遲d可能考國外公開試都係危害國家安全,真係好難做😢

讀者

很多跨國企業如非必要(如專業資格)已經不再對認徵者的學歷有要求,反而看重他對公司或社區所作的貢獻。 但不是說學歷沒有用,而是不再成為唯一的知識與智慧的證明。

Bubble Lee

今日再見教授講及教育界,實在不勝唏噓。本人是教數學的,但實話實說,長年在中學任教,到今天我暫未找到收獲alternative income 的方式。但我真的極希望離開文革2.0 的重災區,做真正想做的教育。

simonshen

所以,不可能持久 卻會加速替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好事來的

Brian Musyzian

老師加油,我也堅信世界已變得更cross-industry co-contributing mode. 我自己也是正在跨行業有alternative income(雖然還未能完全失去原有的行業收入),多想多試多以common interest角度去考慮,全世界都還是有機會給予有心人的。

Chun Yin Kam

假如學生集體請假去上李老師的堂,學校就連physical space都不是了。

Kaylie

我呢一代(Generation Y)學習嘅模式由細到大都係靠自學,因為build up knowledge嘅方法大多係自己trial and error,我地睇嘢角度好多時都係反威權,不論係知識定係價值觀,我哋都傾向係透過自己嘅途徑同經歷去驗證真偽。喺我哋嘅角度傳統教育制度只係一個滿足現時社會嘅一個framework,並唔係真正塑造我哋個人內在以及mindset(更不用說knowledge bank),而學校嘅價值更多係一啲intangible嘅wisdom transfer。現時嘅風氣只會將傳統教育以及學校剩低嘅價值徹底摧毁,亦變相鼓勵學生以及家長去尋求同發展替代嘅方案。咁當然希望大家可以集思廣益,令智慧同真師生關係可以脫離同超越現有體制,令唔單係有資源嘅人可以搵到alternative,而且基層嘅人都可以喺平衡時空搵到出路。

GS

有兩點觀察,不知教授是否認同: 1. 香港中小學教育特色是大部分學校是政府給錢辦學團體辦學。而兩大宗教辦學團體佔中、小學近半學校。縱使想在教育界搞局,要「刮骨療傷」的話,必需要「整治」他們。香港傳統/受歡迎的「名校」大多屬兩大宗教,無形之手是否成功,還是兩座大山是否「頂得住」。 2. 作為業內小薯亦是教授多年小讀者(PS 還記得當年出席「教師國情研習班」,也邀請了教授作其中一場講者,甚為驚訝,可惜此情此景也不復再,最終我只聽了你那一節,其他走了數)當然也會想其他的收入來源。正如楊老師在早前在網上論壇所說,shadow education 可能是另一個方向。Ben sir 今天亦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上課出席率如何計算,可否上午上課,下午「請假」去真·學習,是一個”decentralise” 教育的方向。但現實是,學生一至五已被學校佔大部分時間,莫說家長肯嘗試用資源去「挑戰」制度,而騰出來的空間大部分家長們都只會追逐短期目標(簡單來說是學科補習,升名大中小學)真·教師想在制度外做真·教育,還有一大段要走,才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源。可能要大部分家長發現小朋友已不再懂得多角度思考,不懂/不覺得需要分析利弊,才會如夢初醒,知道有思想的人才是可貴。

simonshen

九年強迫教育之後,其實完全自己操控,我想中三後的教育充滿想像空間

Rose Chan

教授你充濶了香港人對21世紀的學校概念。

simonshen

本來全球發展就是這樣,只是香港發生的事,也加速了大家的想像

simonshen

UBI 單純不會奏效,也要配合其他配套去釋放人類的「創作勞動力」

Neil Chu (edited)

Comment edits

2021-09-02 19:12:48 //老師離開了,在其他崗位,依然有其發熱之處;學生只要有心,依然能受教。但學校本身,卻失去了靈魂。// <----- So true !
2020-09-08 22:30:22 //老師離開了,在其他崗位,依然有其發熱之處;學生只要有心,依然能受教。但學校本身,卻失去了靈魂。// <----- So true !

//老師離開了,在其他崗位,依然有其發熱之處;學生只要有心,依然能受教。但學校本身,卻失去了靈魂。// <----- So 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