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家書】免於恐懼的自由:上一代不理解的概念 (Patreon)
Content
日前遇到融樂會創辦人Fermi Wong前輩,非常有heart的性情中人。她談到當年六四,作為示威學生,回家後父母驚慌失措,要她立刻丟掉抗議衣服,彷彿害怕轉頭就被抄家。
她慨歎,正是這種歇斯底里的恐懼,更令人覺得自由的可貴。對我而言,感觸尤深。
從小到大,母親都是活在這種恐懼中,而在過去一年,可以想像,已接近歇斯底里。
那份恐懼的root cause,一切很好理解。她生長在《大公報》的家庭,自己工作的部門是神秘的《大公報英文版》。在一個最封閉的機構,當時懂英文已是鳳毛麟角,這些人偏偏要接觸「外國勢力」,動輒得咎的氣氛、疑神疑鬼的壓力,非一般人所能道。
六四後,家中坐言起行搞移民的,反而是母親。記得她當時說:「連我們大上司也要移民加拿大,這說明了甚麼?」相反,老泛民思維的父親無可無不可,當時我好像說了非常本土派的話:「呢個係我自己地方,點解要走?」
畢業後,我每一次對政府稍有批評,她就會傳來千字長文。在過去一年,她每天提心吊膽,憂慮來自一切,由「千萬不要彈榮光」,到「在Facebook不要說旅遊飲食之外的任何事」,不一而足。
加上中國親戚的溫馨提示,深藍WeChat Groups的屈小姐粉絲團,完全是平行時空。
假如她是100%愛國主義者,還容易溝通。但其實,她心底裏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是是非不分,只是覺得共產黨好很恐怖。
於是,作為一個觀察力極強的退休新聞工作者,她把所有專注力,都放在孫女的衣食住行:床好像太小了,書寫角度不正確,飯菜今天維他命不夠,彈一個鍵flat了。
但對下一代未來的真正空間,卻選擇性逃避。
自從成為父親,一直沒有多少時間放在家庭。但一直深信,自己的最大責任,就是不讓下一代在恐懼的環境長大。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人生才會有真正的空間。一代人的悲劇,已經夠了。假如每天畏首畏尾,縱是家財萬貫,又如何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