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 🇺🇸】 如果小羅拔甘迺迪出現在美國總統辯論...... (Patreon)
Content
拜登在第一場美國總統候選人全國直播辯論失利之後,至今還未平息黨內的勸退潮;特朗普連串與事實不符的發言,自然亦未見對其選情有任何影響。我們不妨問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當日辯論還有第三位候選人同場比較,究竟結果會否不同?
事實上,獨立候選人小羅拔甘迺迪(RFK Jr)不能參加這場辯論,本身就充滿爭議。美國的總統大選電視直播對選情,一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雖然在互聯網時代不及從前,但依然是最多人同時觀察候選人短兵相接的唯一渠道。
對上一次有三名候選人辯論,已經要數到1992年,當年獨立候選人德州富商佩羅特(Ross Perot)一度在民調領先兩大黨候選人,最終也得到18.97%全國選票,電視台沒有任何理由不邀請他參與辯論。然而同一位佩羅特在1996年再次參選,還成立了自己的政黨改革黨(不是英國那個),卻因為民調比1992年差很遠而沒有獲邀。最終他也有8.4%全國選票,認為未能參與辯論、失去「有勝算的候選人」身份,是自己得票大跌的關鍵。
自此美國正式成立總統辯論委員會,制定了官方準則:候選人需要在五個「有認受性」的全國民調,得到15%以上的支持度,才可以獲邀參與辯論。這樣的基準,明顯是偏袒兩大黨,而15%支持度其實也不代表有或沒有勝算,畢竟不少兩大黨的候選人初選時,都是從個位數的支持度開始。而且參選、和有機會當選並不需要被等同,不少國家的候選人參選,都是為了帶起某議題的關注,如果他們不能參加辯論,其實也暗示國家已經放棄了發掘新議題,變得因循保守。
就算是根據委員會的官方要求,RFK Jr 今年其實也已經無限接近門檻。在過去一年,他的民調支持度曾經平均高達16%以上,只是近月才明顯下滑到大約8%;然而就算是現在,也有幾個民調顯示他可以超過15%,只是不夠五個而已。這裏面的操作,可圈可點:2000年前互聯網時代的民調,和現在的民調之間,有沒有可比性?如果這次 RFK Jr 屬於 borderline,委員會有沒有 discretion 去決定「特事特辦」?民調顯示希望 RFK Jr 出現在辯論的美國人多於不希望,這類民調又是否更準確?
早前特朗普說過對 RFK Jr 是否參加辯論「無所謂」,但拜登陣營就明確提出反對。畢竟 RFK Jr 曾經是民主黨員,甘迺迪家族也是民主黨核心成員,如果他的效用是「鎅票」,邏輯上,理應對拜登的影響較大。然而以往民調都顯示,RFK Jr 的支持來自兩黨都有,一來不少是 protest vote,二來他本人其實也很另類,不容易界定意識形態陣營。
假如他出現在辯論,其實拜登可能反而可能受惠,因為如果同時出現兩個走偏鋒路線的候選人,和一個非常主流的老政客,拜登可能就顯得相對「正路」。而且三個人的辯論,會有更多回氣空間,拜登的老態或許沒有那麼明顯。只是拜登陣營一切求穩,老是相信四年前可以擊敗有連任優勢的特朗普,四年後也可以,基本上沒有任何策略可言。結果所有本來有機會突破的活路都被堵塞,殊為可惜。
▶️ 美國之音任敬揚:天下大亂:特朗普被判34項罪名成立之後,未來幾個月甚麼都可以發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puIaWKe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