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Join the new SimpleX Chat Group!

Content

百多年前的1906年,英國舉行國會選舉,當年保守黨只剩下156席,屬於2024年之前的最差成績。那次選舉有很多啟示,都值得今日的保守黨警惕。

那次選舉屬於典型的所謂「卡其選舉」(Khaki election),也就是深受戰爭氣氛影響的選舉(「卡其」是當時英國新軍服的顏色)。當時波爾戰爭過後不久,英國本土首次感受到維持龐大殖民帝國的壓力和付出,選舉議題表面上都和戰後復原有關,其實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也同步出現。

在那屆大選,自由黨的金寶班納文(Henry Campbell-Bannerman)帶領自由黨贏得399席,開展了歷史上最後一個自由黨執政的朝代(1906-1922)。保守黨黨魁貝爾福(Arthur Balfour)本來是首相,也就是後來發表影響以巴衝突最深遠的《貝爾福宣言》那位,他在大選前辭職,英王愛德華七世邀請自由黨組閣,其實選情在選前已經大定。當時貝爾福希望自由黨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弱勢政府,想不到班納文敢立刻解散國會、提前大選,保守黨一時間手足無措,一度積弱。

這個自由黨就是現在自由民主黨的前身,19世紀初稱為「輝格黨」(Whig Party),創始政綱是縮減王權、擴大國會職能,曾在英國民主化和推動「五大改革法案」扮演關鍵角色。名相格雷斯頓(William Gladstone)曾經四任首相,前後在位14年,是為自由黨的全盛時期。

諷刺的是自從中產和工人階級獲得投票權後,普選不再是議題,自由黨失去原來的定位,主張的改革被評為「小恩小惠」,被迫愈來愈左傾來爭取工會支持。但自由黨的創黨理念是自由主義,始終不能成為傾向社會民主的工人寵兒,故此才有工黨在1900年的成立。

格雷斯頓下台後,自由黨積弱多年,1906年金寶班納文大比數當選,其實是一大冒險﹕他把自由經濟上升為跨黨派政綱,希望吸納保守黨支持者,同時與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結盟。但1910年開始,自由黨的票數根本不足以組閣,愈來愈依賴「愛獨」人士,乃至逐漸為後者控制。南愛爾蘭最終也求仁得仁,取得全面獨立。

一次大戰爆發後,自由黨政府變成聯合政府,一代名相勞萊喬治(Lloyd George)亦逐漸淪為保守黨的傀儡。自由黨欲成為「全民黨」而不能,根基反而被不斷蠶食,終於在1922年大選被保守黨和工黨左右夾攻,全軍覆沒。邱吉爾本來是自由黨員,也是在那時候才「跳船」改投保守黨。

選舉的勝敗本身,從來不比結構重要。保守黨雖然在1906年大敗,但贏家自由黨在工黨冒起下,發現往左靠攏的票源只會不斷被工黨蠶食,唯有向右轉,結果保守黨得以敗部復活,自由黨反而失去了市場定位,百年老店從此淪為一個小黨。

現在保守黨有了更右的 Nigel Farage 改革黨挑戰,被左右夾擊的形勢,其實和百年前的自由黨大同小異,而且還沒有自由黨當年的執政優勢。

保守黨人普遍熟讀歷史,一定會嘗試避免歷史重演。

*改編自沈旭暉《明報》文章

▶️ 堅離小地球・英國 🇬🇧 | #英國大選 對談(上):英國經濟、青年人投票率、黨內路線分歧 (嘉賓:吾友Enoch Lieu、馮敬恩主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FcXbvvQvE

Files

Comments

Justin David

保守黨都無吔選擇

Gary Lee

我其實唔識分析今次保守黨預計嘅慘敗係人嘅問題定路線問題。不過如果保守黨真係滅團,希望 Lib Dem 可以有位右番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