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近十年,歐洲政治有一宗極具話題性的「父女決裂」新聞值得多加關心。主角父親是老牌政客勒龐,他創立法國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角女兒是國民陣線的接班人馬琳勒龐,被其他政黨譽為「法國最危險的女人」。

家變背後,反映整個右翼運動在法國的未來。近年法國右翼勢力冒起,不少民眾憂慮境內穆斯林的威脅,不滿歐盟整體的移民政策,而又不能通過主流政黨發聲。傳統上,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只具備裝飾功能,選民認為該黨無執政能力,投票給他只為發洩不滿。2002年,法國左翼推出眾多候選人分薄票源,令勒龐意外進入總統大選次輪投票,結果以史上最大比數敗給代表主流右翼的時任總統希拉克,可見對大部分法國人而言,國民陣線不是一個「legitimate」的選擇。

但 2011年接手國民陣線後,決心改變上述形象,要變成具真正競爭力的政黨,目標是當選法國總統。因此,她刻意與黨內最右翼一群割席,以拉攏右翼中間派。而她眼中最失分的極右形象,全都來自父親,特別與反猶及種族主義有關的。

瑪琳勒龐希望確立一種路線,便是在主張打擊非法移民、嚴選新移民、捍衞本土利益及退出(或大幅度減低參與)歐盟的同時,避免傳播納粹那種種族主義,而單以社會經濟數據等「科學指標」為宣傳重心,以免失去(相對)中間派的支持。至於二戰那代人遺留下來的反猶口號,更是對選票毫無幫助,自然早應拋棄。

為確立新形象,馬琳勒龐揚言會控告以「極右政黨」來形容國民陣線的傳媒。此外,她的經濟政策也有一定社會民主色彩,聲言要以自由市場把法國的「餅」做大,之後實行福利主義、及偏向工人的政策,目的自然也是選票。她接掌國民陣線後,國民陣線才開始成為歐洲議會選舉的大贏家,在2014年開始就是法國在歐洲議會的第一大黨,當年一舉獲得43%工人及37%失業者支持。

瑪琳勒龐曾經在互聯網上載一張國民陣線的照片,並以「打倒法西斯」為題,作為新形象建構的一環。相片上載後,卻惹來其父老勒龐揶揄,回應稱國民陣線會預備「一爐」,暗示納粹德國二戰時用來焚燒遺體的熔爐。就是此事令父女公開決裂,馬琳勒龐甚至迫使其父退出當年年底的地方選舉,擺明要透過終止他的政治生命,來為政黨重生。

父親大怒之下,說要與馬琳勒龐脫離父女關係,女兒則揚言撤銷其名譽主席之位,直指「父親不可依仗名譽主席之位挾持國民陣線」。老勒龐曾說,若女兒這樣能夠當選總統,又有什麼意思。

但假如瑪琳勒龐真的成功,法國對右翼思維的接受程度會大增,整個政治光譜也會右轉。所以表面上,她較父親「溫和」,其實真正野心卻比父親大。這就像二十年前,日本政壇元老小澤一郎通過毀黨造黨,令日本左翼政黨一蹶不振,選民投來投去都往右翼政黨那裏投。再比較馬琳勒龐正在做的事,不禁為法國左翼的前景憂慮。

現在瑪琳勒龐氣候已成,十年生計,換來今日的形勢,不可謂不厲害。

*改編自沈旭暉《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 法國大選:馬琳勒龐與馬克龍,分別代表甚麼?這年代還有「左派」「右派」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CC2i_yuVA

Files

Comments

Gary Lee

法國最後會唔會走上脫歐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