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宣佈7月4日舉行大選,在執政保守黨民調長期落後工黨超過20%的宏觀背景下,英國主流評論大都相信保守黨「輸少當贏」,結構上也只能「放棄治療」。關於選舉,日後我們會再談,這裏先說說辛偉誠(疑似)短暫任期的一大象徵意義:對英籍印度裔的象徵意義。

雖然保守黨在全國民調落後,但在印度裔社群當中,支持度卻出奇地越來越高。傳統上,少數族裔都會傾向形象屬於「左翼大愛」的工黨,根據智庫 CAPX 的數據,在過去十四年,英籍印度裔對工黨的支持度,卻由61% 下降至 30%。英籍印度裔人口佔總人口大約3.1%,這改變不會根本影響現在的選舉結果,但依然很值得分析。

理論上,辛偉誠的移民政策,例如「盧旺達方案」,應該會很令新移民反感;而他的超級豪富背景,也理應被新移民視為「離地」。然而根據上述智庫進行的 focus group,英籍印度裔人更擔心工黨上台的經濟政策會出現波動,覺得保守黨起碼代表穩定。辛偉誠任內也對富豪背景努力洗底,因為太太的避稅醜聞而更改整個稅制(不少香港移民因而大受影響),就是典型例子。

然而,這些似乎都未足以理性解釋為何英籍印度裔人目前更支持保守黨。於是,難免令人想到是否還有其他涉及身份認同、乃至政治不正確的元素。例如工黨被視為親穆斯林,這也是全球左翼大趨勢,加沙戰爭後尤甚,而對莫迪主政下的主流印度人、乃至全球印度裔而言,身份認同近年卻只有進一步強化,而這份認同又多少建基於「非穆斯林」的identity。辛偉誠身為印度裔人成為英國首相,對提高印度裔地位、軟實力、社會資本自然不會沒有幫助,只是這些不容易宣之於口。

英國脫歐之後,一直還在尋找新的國際定位,而在國內疑歐、美國那邊又本土主義大盛的情況下,難免要打亞洲算盤。中國投資充滿國安風險,俄羅斯資金則直接被制裁,還有誰比曾是大英帝國核心部分的印度更適合英國找出路?辛偉誠任內嘗試和莫迪建立緊密關係,雙方簽訂了《UK-India Roadmap 2030》、《Enhanced Trade Partnership》等協議,不是以英籍印度裔人為本,卻是要建構一個更緊密的英印共同體。起碼在印度國內,親政府媒體就會跟隨吹奏。

說到底,印度人的政治觀非常複雜,就像在本屆印度本土大選顯示的一樣(我們訪問了印度新聞工作者 Debasish,片段日內會分享)。一方面,他們認為莫迪開始獨裁;而另一方面,也接受莫迪政府比昔日政府有效率帶來的好處。一方面,他們普遍不喜歡中國(比中國不喜歡印度更明顯);但另一方面,也很接受和中國人做生意的短期實惠。在英國,印度裔人大都嘉許辛偉誠成功成為英國主流領袖,不會懷疑他「首先是英國人」,也很清楚辛偉誠不會、也不應該對他們特別看待;然而心底裏,卻又似乎相信自己終歸都會因而受惠。問到辛偉誠的印度裔身份認同的時候,他們卻會以「他支持哪隊板球隊才算」這樣模棱兩可的答案自我解困。

這說明了甚麼?

印度自古以來是真正多元的社會,民族、語言、信仰、種姓非常龐雜,就算是莫迪奉行印度教之上,印度教內部也有無數個支派。當中國共產黨教導了幾十年二元對立、非黑即白、鬥爭哲學,印度的一套卻是相反的,很多時候都模模糊糊(這才是「矛盾中有統一),但很多地方都會參與,避免清晰表態,最後卻會站在勝利的一方。而在各種參與過程中,他們各取所需,不覺得處於不同身份認同、利益群體之間,有甚麼根本衝突。

這是一種先天容易 fusion、容易 blend in 的心態。

然而,這不代表印度人和稀泥。他們對終極要崛起非常堅定,也非常有信心;這方面的理念,某程度上,可能比中國小粉紅更真實。

對移民海外的香港人而言,是否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 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親中疑團:英國新首相辛偉誠會採取怎樣的中國政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sEbYQwEfI

Files

Comments

charles oreo

當全世界都討厭大國的囂張的時候,另一個大國崛起是好事,和華人一樣勤奮努力,對文明政治的理解又遠強過大國,太好

Elaine Yip

下屆英國大選, 一般本土英國人是比較偏向工黨, 主要原因是共和黨近年執政沒有解決到經濟問題, 脫歐又遇疫情使一部分人流失而經濟更進一步沒起色, 加上國際上的戰事危機緊張, 眾人自然想投向工黨, 看有沒有帶來新希望, 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現象。但可見未來英國經濟無論是共和黨或工黨上任也是沒有多大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