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習近平訪問歐洲三國,內容表面上乏善足陳,但也隱含雙方的戰略目標。當然,「戰略」有很多,但能否落地,就是另一回事。

這次訪問還有一個隱藏主角,就是可能再次成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如果出現特朗普第二任期,美中貿易戰2.0固然幾乎肯定出現,美歐貿易戰也可能同步上映,歐洲屆時可能又要自己負責應付俄羅斯,連串挑戰下可以如何自處?

所以這時候和中國拉關係,作為與特朗普2.0討價還價的籌碼,屬於德國、法國心領神會的政策。但這只是以備不時之需,不代表中法、中德的結構性矛盾有任何紓解。這次習近平之行,對中歐的所有矛盾,無論是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實質支持、跨境執法、華為5G監控行為、中國間諜、中國國內人權問題、還是中國以國家資源補貼電動車產業從而造成不公平競爭等等,全部都沒有任何實質的讓步。在法國,習近平唯一提出了一個所謂「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甚麼「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去鼓勵法國商人投資中國。

這等如是空話。

法國外交傳統上從來不希望一面倒依賴美國,這次習近平也特別讚揚昔日法國戴高樂總統力排眾議、與中共建交的「勇氣」。馬克龍在默克爾離任德國總理之後,開始自居歐洲外交推手,很希望在國際舞台扮演大國角色,作為美國與任何對手(特別是俄羅斯、中國)之間的中間人,去提昇法國的地位。馬克龍近年又積極拓展和金磚國家的關係,嘗試調解烏克蘭戰爭,但目前看來,依然未見法國有能力扮演獨立一極的角色,除非真的說到做到直接出兵烏克蘭,然而大家都知道那是打嘴炮。馬克龍上任初年,一度希望振興法國在法語系非洲的影響力,現在這些國家卻一個接一個發生政變,繼而變成反法親俄國家,更反映了馬克龍外交的大失敗。

相較下,習近平對另外兩個訪問的歐洲國家:匈牙利、塞爾維亞,就提供了更多實利,主要是深化中國在兩國的投資,特別是投資匈牙利的電動車產業(比亞迪、長城汽車都在匈牙利設廠),去讓匈牙利在歐盟內部否決一切對中國電動車的「經濟打壓」政策,或起碼可以通過「Made in Hungary」的 de facto 中國電動車產品,去免稅傾銷到歐盟各國。匈牙利、塞爾維亞固然相對親俄,但打「中國牌」,其實也是用來和歐盟討價還價(匈牙利已經是特洛伊木馬,塞爾維亞則依然要申請加入歐盟),顯示自己還有別的選擇。所以中國的反應,也比從前更加針對性,例如明確賦予匈牙利作為「中國駐歐電動車工廠」的地位,作為中歐電動車博弈的槓桿。

這是汲取了從前不夠「strategic」的教訓:不到十年前,中國在歐洲的重點落戶國其實是捷克,但之後嚴重走數,中捷兩國經濟又不存在明確互補範疇,結果現在捷克就成為最反華的歐盟國家之一。中國也一度滲透了G7國家意大利,讓其加入「一帶一路」,但最終也因為嚴重走數,而令意大利新政府憤而退出。

習近平嘗試在歐盟對中國態度越來越不友好的大環境下分而治之,目前看來只會不了了之;但如前述,變數是真正的「隱藏主角」特朗普還未出場。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而奉行比上個任期極端的MAGA外交政策,特別是真的大幅減低對烏克蘭戰爭的援助、又要對歐洲出口徵收更多關稅,屆時歐盟會否放下目前的結構性矛盾,與中國正式全面破冰,弄假成真,那就很難說了。

▶️ 蕭少滔:法國經濟沒有中國,真的只有死路一條嗎?(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gePAmJMzE

Files

Comments

Gary Lee

聽過幾個說法,我比較傾向相信習維尼黎 R 生意多 D,畢竟而家中國經濟環境你知我知單眼佬都知。你話佢地要傾深化嘅地沿政治問題,都要有食力才成。我之咁諗,係因為馮德箂恩嘅出現,擺明叫住馬克龍條友仔唔好亂黎。中共要再加深中歐經濟合作,需要一定程度嘅退讓,例如停止支援俄羅斯、停止電動車傾銷,而習維尼明顯唔肯,所以雙方毫無成果。 歐洲要擺脫美國依賴呢個係陽謀。但一來要有實力(德國都仲有可能,法國就算把啦),二來都要有槓桿才成。中國昔日可以提供槓桿,但習維尼跟西方一眾越走越遠,我就感覺到中歐已不似十零年前咁密切。不過呢一刻有選舉又有俄烏戰中東又打緊,歐洲變數太大,今年內唔似有太大破局事件出現。出年如果特朗普真係贏左,而美歐又真係開貿易戰,中國先有機再乘虛而入。

George

馮德萊恩係歐盟黨委,去勒住成日想走另類路線隻馬仔。

悉尼 袋鼠

記得之前有堅尼地文章指出,假如出現特朗普第二任期,國務卿人選可以好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