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10. 《修女也瘋狂》舞台劇版強化了其中一名黑幫嘍囉的意大利移民身份,而意大利黑手黨在西方地下秩序佔主流地位,這也容易引起共鳴。與此同時,舞台劇同樣強化了一兩位修女的意大利 identity,她們說拉丁文之類,最後甚至和黑手黨嘍囉以意大利文溝通,而每當出現意大利文,觀眾反應就很熱烈。這反映 identity 始終是普及藝術容易引起反應的法門,但在近年政治正確風潮下,已經不可能對黑人、阿拉伯人、拉丁裔人、亞裔人等等開任何無傷大雅的玩笑。反而對屬於歐洲的意大利人卻沒有甚麼顧忌,大概因為對方沒有被殖民的包袱,「民族感情」相對不太容易被傷害,當代意大利人也不太介意。

11. 同樣在政治正確元素影響下,近年的西方舞台劇除了刻意讓不同膚色的演員均勻參與一切角色(例如讓黑人演員飾演中世紀英國王室成員),也刻意增加了同性感情素材。《修女也瘋狂》 的時代背景回到了七十年代,在女主角幻想自己成為天皇巨星的歌舞中,她就幻想有一批女性打扮的男伴舞員一同登台演出,並以「gay boys」呼喚之。

12. 除了修女唱騷靈歌曲,舞台劇也讓教堂的司鐸變得同樣「能歌善舞」,遠比 Mother Superior 接受全新的傳教方式。通過這個角色,又巧妙地 crossover 了神職人員和幾個流行音樂造型,例如 Elton John 的眼鏡,還有用《YMCA》旋律襯托闖進教堂的黑手黨員。為甚麼觀眾對這類「亂入」反應最熱烈?除了 element of surprise、隱含政治正確對同志的平權暗號,同時也有信仰殊途同歸的意識,因為司鐸很早就想通了:這就是神的「answer」。

13. 全劇最高潮的地方在哪裏?總之凡是演員穿上修女服裝唱歌跳舞,觀眾就會很high。舞台劇讓老修女低聲不斷用拉丁文讀聖經,就已經成為非常有節奏感的 hip hop beat,這是神來之筆。西方觀眾對打破教會嚴肅形象的創作特別有共鳴,因為不少人都在教會學校長大、或上過非常傳統的教會,而人總會有一些叛逆心態;這個心態到了extreme,就出現了一批 cosplay 神父、修女的色情電影。然而與此同時,西方人其實也依然很尊重基督宗教信仰,絕非要刻意醜化,只是要顛覆套版格式,去賦予與時並進的生命力。

14. 一個地方可以用顛覆性的演繹,打破社會權威的套版形象,同時又不會摧毀權威的根本屬性,這實在是這種文明偉大之處。換了在某種鬥爭主導、甚麼都要二元對立的奇怪土地,一切都是非黑即白,偉光正就只能偉光正。如果有一個諷刺國安的舞台劇,就會有無數個可以被上崗上線的風險位;如果要惡搞某個素材,又很容易真的變成直線抽擊的批鬥。其實毛澤東本人擅長矛盾論,本應很理解所謂「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不應該只適用於鬥爭,也可以適用於和諧。可惜他和所有繼任人都只能夠 / 只懂得執著與一端,然後擴大到極致,結果就是走火入魔。

說到底,「新香港」又怎可能出現《國安也瘋狂》?

▶️ 香港人以日本為精神故鄉的年代:《梅艷芳》電影反映的「港日共同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LXQM0wiRE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