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超第二十一輪賽事分成兩個星期進行,本周焦點落在曼聯主場對熱刺身上。在「小冬歇期」的日子,兩支疲兵難得迎來休整機會,尤其是對主隊曼聯而言,踏入2024年只有一場對韋根的杯賽,坦夏得到的是上任以來難得的備戰空間。而熱刺方面,在1月6日杯賽擊敗般尼過後,有將近十天時間休息,對於需要克服Son離隊出戰亞洲杯的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調整期。

本場比賽曼聯有Amrabat出戰非洲杯,中場由Mainoo搭檔Eriksen,而McTominay先列後備,而後防線上人手亦都不多,Maguire與Lindelof仍然缺陣,正選中堅位置由Varane與Evans繼續合作,Wan-Bissaka出任左閘,右邊則有Dalot,前場就由Rashford、Garnacho與Hojlund組成三叉戟,Bruno居中連接。

熱刺方面,Son、Sarr、Bissouma都各自回到國家隊,Maddison、Solomon、LoCelso甚至小將Veliz都有傷,Kulusevski亦無法上場,中前場人手非常短缺下,Hojbjerg、Bentancur、Skipp作為中場屏障,保護Romero以及復出的Van de Ven。前場方面,歇冬前狀態出色的Richarlison與新援Werner都有,二人的站位備受關注,最終Werner出任左翼,Ricarlison繼續在中鋒。而另一新援,中堅Radu Dragusin則在後備席上。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曼聯斜向打擊,「核心」展現價值】

曼聯整個上半場的進攻流暢度對比之前有明顯提升,面對熱刺高位防守以及兩閘大幅內收的踢法,曼聯這場比賽亦都充分利用兩側的區域去打擊對手,Eriksen與Bruno在中路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對於Bruno而言,這種可以直來直往的場面非常適合他發揮特點──肆意直傳、蠻不講理的轉移。

曼聯的兩翼得到空間展現速度優勢(亦可以解釋坦夏愛將Antony沒有正選),而Hojlund今場比賽在策應環節上亦都恰如其分,能夠在對抗下完成橫向的轉移,這使得坦夏的戰術更加充分呈現。熱刺的防線很多時暴露出寬度不足的問題,Rashford接二連三得到機會殺入禁區,甚至與Hojlund配合完成破門,球隊整體進攻思路清晰而有效是重要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曼聯將焦點放在長傳對手身後,因此在組織階段,中後場的人手相對充足,對比之前與森林一戰後場長期無人,將組織的壓力全數丟給Onana以及雙中堅,本場比賽相當明確地看到Dalot與Eriksen會靠近防線去接球組織,爭取更多的傳球角度去連繫Bruno,甚至直接連繫前鋒。

圖:曼聯先開紀錄的一球,Bruno在中場接球後立即大腳斜傳,Rashford用速度成功殺入禁區,最終Hojlund抓住機會勁射。

圖:Hojlund今場的橫向轉移次數有明顯增加。

圖:對比之前的比賽,曼聯組織階段後場的人數有明顯增加,更加穩妥地將球送予前場三人用速度跑身後。

圖:Eriksen經常遭到熱刺球員盯防,因此部分回合會與Bruno換位。Bruno即使在後場接球亦會嘗試長傳身後,完全是他喜歡的踢法。

【熱刺核心缺陣影響運作,殘忍「欺生」平反敗局】

Kulusevski、Bissouma的同時缺陣,使得熱刺原本已經適應Maddison不在的體系又要重新洗牌,沒有兩位球員的半轉身突進,熱刺只能利用跑動和傳球配合去扯開進攻空間,三名中場需要大量跑動和換位,進攻的速率明顯降低,在大部分的時間,熱刺很難利用快速組織去建立優勢,很多時要靠球員的個人突進去創造死球,猶幸的是曼聯的死球防守確實糟糕。

圖:有一段時間熱刺的球員離開後場太遠,無法支援進攻。

圖:換成Bissouma、Maddison的話,這球很大機會選擇半轉身擺脫Eriksen然後完成推進、轉邊,但熱刺三位中場都不具備這種條件,Bentancur這次強行傳去左翼,被Dalot輕易破壞。

曼聯年紀輕輕的Mainoo今季的表現備受好評,筆者每每看到他的踢球方式都會想起前熱刺的中場大將Dembele,利用靈巧的擺脫去串連、防守時可以壓低重心去完成對抗等,前途一片光明。但小將始終有小將的問題,之前對紐卡素一戰就曾經被對手的巴西中場組合無情撕咬,令坦夏不得不連續幾輪收起平靜。

本場比賽的熱刺亦都毫不客氣,進入下半場之後,熱刺明顯利用中場球員將Mainoo調離中軸線,然後由內收的閘位甚至Ricarlison進行回接,這樣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下半場開局不久就連續利用這種跑動創造攻勢,包括Bentancur的入球過程。

圖:Bentancur引開Mainoo之後,Skipp立即從後排壓前接應Romero的直傳,然後順勢找到Werner完成助攻。

圖:Richarlison的跑位令Mainoo離開防守位置,Skipp立即移位接應,Eriksen由於參與壓逼而無法協防。

比賽去到後期,其實兩支球隊陷入膠著狀態,曼聯用McTominay出場解決Eriksen速率下降的問題,然後再用Lisandro出場增加對Richarlison的壓力以及填補Eriksen不在時球路梳理的問題。熱刺下半場減少了兩閘前壓的力度,Udogie與Porro會輪流駐守防線,阻止曼聯的進攻,如此一來兩邊都守住了對手的打擊模式,也沒有餘力去創造更多的機會。

熱刺的尷尬在於後備席上可用的兵源不多,他們要等到八十分鐘才用上Bayan Gil,甚至要Emerson、Dragusin臨時組成中堅組合,曼聯最後階段有過絕殺的契機,就是把握住這條防線的漏洞。

【結語】

樸斯迪哥高奧接手熱刺後,憑藉鮮明的戰術風格為熱刺注入了新鮮血液,熱刺昔日被形容為「摩連奴遺害」的保守踢法,短短半年就耳目一新,這位希臘裔教練快速刻上自己的烙印,贏得了廣泛的認同的掌聲。

與之產生強烈對比的,是新賽季寸步難行的坦夏,上賽季通過三段調整注入了快速轉換的踢法,由後場開展、通過小組配合、中鋒轉移、弱側包抄的模式留下了不少名場面。但一個夏天過去,坦夏的「烙印」逐漸淡化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備受批評的戰術部署。

本場比賽曼聯用了最為擅長的控球突擊,急攻身後去打擊對手,成功發揮了幾位核心球員的特點,Bruno的長傳、Rashford的速度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亦都避免被對手雙殺的危機,但死球防守的漏洞連連,Mainoo繼紐卡素一役之後再次被「調虎離山」,這些都是反覆出現的問題,還是需要好好正視。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4年1月15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