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曼聯連同國際賽期前反勝賓福特一戰,迎來一個三連勝,但過程並未能讓球迷信服,今場比賽,坦夏令人意外地收起Varane,起用李斯特城孖寶Evans及Maguire,另外收起Antony改用Eriksen,將Bruno移到右路,騰出位置讓McTominay站在中鋒身後。

反觀曼城在Rodri復出之後,立即回復平穩,哥迪奧拿甚至可以在周中歐聯比賽,完成輪換,BernardoSilva、Alvarez、Stones、Walker都得到休息機會,今場充滿全力撲擊曼聯。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由於在落筆之前,筆者發現十月份,已經不知不覺間寫了四篇有關曼聯的文章,或許是因為太多版有私下提及曼聯的問題,也讓我在過程中思考了很多東西不吐不快。因此為免第五篇文章,出現沉悶、重覆,筆者嘗試運用中文的角度,去剖析問題,當然今場有一個體系非常完美的對手,正好用對比的方式呈現曼聯的問題。

【傳控的演繹,沒地位的核心】

「傳控」乃近年流行之戰術,小如般尼的球會,亦對此理念樂此不疲。坦夏上賽季贏得民心,理念符合大勢,居功至偉。經歷一夏,預期的更進一步未能如願,問題危機撲面而來,傳控蕩然無存,體系消失無蹤。

傳、控,說文解字,即指傳送、控制,我們理解為一人將球傳送出去,一人將球控制,理念顯淺、或許足球新手都懂的概念,然而,曼聯卻無法做好。今天姑且不談爭議巨大的Onana,將目光放之於Eriksen身上,無論對他防守、跑動、覆蓋有多大不滿,其組織力水平,不該受質疑。

看其在比賽過程,用球時的畫面,球傳不出去、隊友控不下來。歸根究底,在於戰術上,沒有嘗試兌現核心的價值,球員沒有意識去支援核心,核心沒有權力指揮球員,無法統合,形成各自為戰。

細思其故,他的價值在哪裏?傳球高手無法傳球,外界怪責其防守、體能不足,同理,一個傳球能力被哥迪奧拿兩次高度讚揚的門將,卻一直飽受批評,關鍵原因在於優點無法兌現,缺點不斷曝光,戰術上做不到揚長避短。這點同時體現於其餘球員,射門員只能帶球、中鋒只能背對球門,廚師在水吧沖飲、清潔在廚房開爐。

圖:曼聯今場前場的組合,McTominay在進攻中場位置,Bruno移到右路,細心想想,這四個球員在反擊當中可以扮演甚麼角色? 幾乎是四個負責射門、最後一腳的球員,那麼,誰負責傳?

圖:Bruno在開場不久成功反搶,看看前場四人的配合,McTominay帶球推進,Rashford沒有向外為自己拉開路線(被RubenDias封了)、Hujlund也沒有嘗試拉扯Stones,Bruno沒有任何路線可以插上,McTominay陷入無人可傳的尷尬,只能勉強起腳。

圖:上半場非常艱難的一次Eriksen有空間接球,而傳球路線是存在。但留意曼城身後已經有兩位球員撲上去。而且Lindelof這球選擇用半腰球,Eriksen根本不可能控下來,只能強行踢前。

圖:Evans這球要Lindelof回傳Onana,但留意他的位置,他反而讓Alvarez輕鬆以一防二,同時切斷了Eriksen的接球路線。

圖:有球迷可能問,交給Onana再傳角度更好?再看看這個例子。Lindelof回傳Onana後,選擇踱步向前,而不是回後提供橫傳選擇,讓Alvarez肆無忌憚向前壓逼,而其他曼聯球員亦沒有及時現身,Onana只好大腳踢前。

圖:Onana在沒有長傳角度下,只好向右翼位置傳,但Bruno當然不在位置,因為作為隊長的Bruno向Onana抱怨。 一次就算了,到球權丟失之後,Bruno仍然念念有詞,望向龍門位置。

圖:最後一張圖,看看Maguire與Bruno,同時指揮,但二人都沒有為隊友提供選擇,Evans居然在接近中場線的位置要轉身回傳。

我們看曼城的運作,中後場用球,球員互相呼應,提供支援,人與人之間緊密,同時通過拉扯創造,傳球路線、控球空間。 Rodri在控、Foden、Silva,甚或Haaland都會嘗試現身接應,傳,選擇多,控,亦有能力。

此處亦可延伸另一問題,即使傳球出現偏差(無論力度或角度),曼城球員都有修正的能力,對比曼聯球員,只要稍有偏差,就無法繼續進攻,對哥本哈根反擊頻頻、射門寥寥,這點非常明顯。

圖:觀察開場不久這次的組織,Walker原本在觀察中路的隊友,但突然彷彿有後眼,轉身望向邊線,立即找到起動回接的Foden,這一下體現的是Foden的反應、Walker對隊友在邊線的信任。

圖:Foden在邊線接應的同時完成半轉身,Alvarez其時已經現身接應。

圖:到Alvarez接球轉身,曼城已經有三位球員提供傳球選擇,一方面反映曼聯防守的鬆散,另一方面看到曼城球員對於空間、傳控球的意識。

單從中文字角度,傳、控,於曼聯身上,尤其今季,都難做到、更難做好,如此一來,犧牲防守就沒有價值。 再想想,Evans、Maguire、Lindelof出場,而收起Regulion、Varane,坦克言道「戰術考慮」,他是否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技術的意義,應對壓力的方式】

談過傳控,那麼談技術。但甚麼是技術?從中文字義解釋,技可以解作技巧,並不難理解,但何謂術?這裏特意搜尋有關資料,最有意思而又簡單易明,當屬《說文解字》所指「術者,邑中道也。」後來引伸為途徑、方式。 技術一詞,我們複雜化去想,利用技巧達到目標的道路。

所以技術二字,看似易明,實際難明。舉例說,筆者之前談及Haaland「傳球能力不足,難傳出十碼以上的球。」遭到一位人士留言挑剔,但細心想想,職業足球員不可能傳不到,甚至業餘人士,都不可能傳不到,我這樣寫當然不是字面理解的原因。

技術,除了少林足球所言「盤、傳、帶、射」,更重要是在「壓力」下的呈現方式。在競技運動當中,壓力是決定人員能力高低的因素之一,在應付心理上的壓力一項,就壓垮了大量的球員,他們在成千上萬人的目光下,會失去方寸。再來就是對手的壓力,對手的跑動、對抗、衝撞,都會破壞你的動作,能不能在對抗下保持穩定性,以至於發力的方式,都是分辨展現一個球員技術高低的形式,所以當我們談及技術,應該是討論球員在使用什麼途徑呈現技巧。

回到主題,曼聯球員的技術是什麼水平,在壓力下他們能夠做到哪些動作?在直播期間,筆者不止一次提到,曼聯球員在最後一傳的能力薄弱,他們在密集區域的傳、射誤差度極高,無法在對抗下維持身體動作,在高水平的比賽,差之毫釐,落差就會拉大。

圖:再一次用後場組織做例子,正常職業球員不可能傳不到這樣的長傳,尤其是Lindelof本來有一定的傳球能力,但在壓力之下,看看他的誤差值。

圖:Rashford全場最接近入球的一次,過程中的決定正確,射門前小窒步避開Walker亦都非常機警,但身體的動作已經完全變形,射門後都已經失去平衡。

圖:幾乎相似的射門位置和角度,Haaland在射門前能夠調整好身體動作,射門後亦可以順暢地站穩,雖然同樣不入,但至少Haaland的射門是被封出,而Rashford的射門是直接射出界。

【坦夏的理念與現實】

在建立傳控為基礎的體系時,需要有明確的運轉層次,哪一位作為核心負責出球,其他人怎樣移動去拉開空間,但曼聯無論前、中、後場都缺乏空間的意識,Onana、Eriksen擅長傳球的傳不出去,更遑論本身就有一堆不擅控球的人。

曼城球員都不可能每球都成功傳送,但他們有技術可以修正失誤和偏差,致命的是,曼聯球員沒有足夠的技術在壓力下完成動作之餘,更沒有足夠的身體質素去強行開拓路線。坦夏一直強調高強度的訓練,但球場上反映的現狀,是球員們面對高強度時的不適應情況非常嚴重,到底是戰術演練讓球員無所適從,抑或另有原因,這一點需要好好思考。

想用Amrabat與Eriksen去淡化雙中堅出球的問題,但又沒有為二人創造用球空間,最終Onana只能用長傳連繫Hojlund,但Hojlund的身邊又沒有隊友接應第二落點,那麼所謂推進體系,沒有層次,沒有核心,沒有方向,um….

本篇文章可能用的角度和手法,與以往不同,未必是各位讀者慣常喜好,不過就當是新一個月,試試不同的口味吧。

最後在文末講一講,小弟最近佈置好一個工作室,最多可供8-10人觀賞足球比賽,小弟會定期舉辦不同的小型觀賞會,與讀者們說說笑笑、又或者深入交流,作為「業務」的一部分,詳情之後會在不同的平台公佈。

各位如果有三五知己想找個地方一齊睇波,但又沒有場地,歡迎在Facebook或whatapp小弟,洽談詳情。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11月1日

Comments

Vincent Cheuk Yin Lam

阿積士成名唔打阿積士足球,買奧拿拿唔俾佢出擊長傳,收起最有級數嘅華拉尼,冇安東尼任由達洛治俾虐 到底曼聯同坦克格要即時戰績定長遠重建,如果前者應該搵即食教練,如果係後者,坦克格嘅戰術唔應該咁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