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原稿內容本來放於9月24日北倫敦打吡睇波活動,惟因當天情況,無法完成講解,為免浪費,特意整理及豐富內容後,與訂閱者分享。

今屆熱刺的成績突飛猛進,開季至今七場比賽,在法定時間內保持不敗(不過在聯賽杯對富咸射十二碼落敗出局),主教練樸斯迪哥高奧(Ange Postecoglou)應記首功,這位希臘出生的澳洲籍教練,初次接觸英超賽場就已經光芒四射,更加奪得了八月份英超最佳教練的獎項,能力可謂備受肯定。所以今日的內容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Ange Postecoglou在1965年8月27日於希臘的雅典出生,父親是Dimitris、母親則是Voula,二人在1967年的希臘軍政府政變當中失去了工作,因此決定舉家移民到澳洲生活,一家在墨爾本定居,在工作之外,Postecoglou一家在假期會經常參與社區的運動、又或者去欣賞在墨爾本舉行的各種體育活動,因此與其說是培養了足球的興趣,其實更像是讓小Ange感受到體育的氣氛。

圖:Postecoglou父母親年輕時的相片。

【教練生涯】

樸斯迪哥高奧的球員生涯並不成功,但司職防守球員的他仍然有不錯的入球能力,亦曾經入選過澳洲國家隊。不過真正讓他為人熟悉的是他的執教,在1996年開始執教南墨爾本,及後先後在澳洲國家隊的青年隊等球會執教,直到2009年執教布里斯本、2012年轉教墨爾本勝利、2013至2017期間成為澳洲國家隊的教練,其執教成績才為人肯定,及後加盟橫濱水手、些路迪,到2023年夏天接掌熱刺。

在這段期間,樸斯迪哥高奧幾乎在各級的聯賽都能夠得到個人榮譽,後來帶領澳洲奪得亞洲杯冠軍、率橫濱水手成為日職聯的冠軍、上賽季帶領些路迪橫掃國內賽事,成為本土的三冠王,甚至在2022年入選澳洲的名人堂、2023年更得到FIFA提名的年度最佳教練進入最後五強,這些都是值得留意的榮譽。

【戰術理念:先橫後縱】

談到樸斯迪哥高奧的戰術理念,相信很多人都會談及兩閘內收的踢法,這種被稱為「Inverted Wingback」的踢法,有著復古W-W站位的影子,但很多人的誤區在於,他們把這種戰術視為哥迪奧拿的發明,甚至認為樸斯迪哥高奧是參考曼城主教練才使用的戰術,但實際上,這位希臘裔教練在2016、2017年執教澳洲國家隊期間,就由於球隊面對右閘短缺的問題,而開始嘗試一種近乎三個半後防的踢法,再經過日職聯、蘇超賽場的浸淫,才逐步變成現今的W-W樣子,因此他其實比起哥迪奧拿早了四、五年時間採用相似的戰術,如果我們用哥迪奧拿的理念、運作模式去評鑑熱刺的話,很可能會造成視角的盲點。

圖:在2017年的洲際國家杯,澳洲就已經有三個半後防的雛型。(圖片來源:coachesvoice)

圖:樸斯迪哥高奧執教些路迪時主要使用的陣式是433。

樸斯迪哥高奧接手熱刺之後,把陣式確立為4231、442,與干地時期的三中堅陣式有明顯的分別,而且更為明顯的分別是,在主力陣容當中,只有Son、Kulusevski與Romero是干地時期的主力,其他球員包括Solomon(Johnson)、Maddison、Van de Ven、Vicario都是新加盟,即使Bissouma、PapuSarr、Porro等人上賽季已經加盟,但他們在干地手下更接近邊緣人的角色,加上主力射手Kane的離隊,因此澳洲人接手的熱刺可說是從外表與內在都「煥然一新」,但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與阿仙奴平分秋色,可見他的成功。

圖:熱刺本賽季的主力陣容。

熟悉曼城、阿仙奴踢法的讀者們,都應該大致可以想像到,他們的戰術方針,在後場組織時盡量嘗試利用縱向的傳遞走向前場,繼而透過Kevin DeBruyne、Odegaard這種禁區前沿的playmaker進行橫向的調度,他們的兩翼雖然會注重外圍的空間,但Grealish、Saka等人都會更加傾向與中路連繫,甚至完成快速的斜傳連接另一側的翼鋒,這種「先縱後橫」的方式,是要利用超強的腳下技術以及小範圍處理球的能力去撕破對手防線,尤其是四人防線很容易會在這種轉移之下出現空間。

但熱刺的方式有些不同,他們可以說是用「先橫後縱」的形式去建立進攻,組織階段球員會形成一個W-W的站位,後場的W會偏窄,如果以我們熟悉的事物去形容,就是麻雀的「五筒」形式,兩位中堅、拖後中場、兩位內收的閘位全數靠近中路站位,吸引對手的壓逼聚集在中路,從而為兩側騰出空檔,給予讓各個球員可以視乎情況,隨時拉開寬度,繼而縱向連接前場。

樸斯迪哥高奧在用人上放棄了能力出色的中場Hojbjerg,在開幕戰寧可使用Sanchez亦都沒有給予Dier任何機會,Skipp很快就被貶後備,原因正是這些球員欠缺在外圍用球的思維,反觀Bissouma、Romero與VandeVen這些球員都曾經有在邊線發起進攻的經驗(後兩者在三中堅體系的邊中堅角色),能夠勝任大量橫向移動的角色,因此得到信任。

在這種情況之下,球員拉開寬度時,當對手只有個別球員緊跟的話,就會給予熱刺球員突破、變向擺脫的機會,這就不難理解熱刺能夠在英超場均突破榜上排名第二多的原因(場均13次,對阿仙奴之前是場均14.4次)。而假如對手動用整個前場有序移動,那麼就會讓另一側出現空間,因此熱刺亦可以通過後場的轉移來找到縱向的路線,這種先縱後橫的策略,就能夠有層次地使用。

因此熱刺雖然也有Maddison在前場進行轉移,但他們在zone14的用球次數並不多,樸斯迪哥高奧更講究兩翼球員利用個人能力向前突進創造傳中機會,又不是左右搓傳,因此熱刺在進攻三區的用球相對簡單直接,也淡化了Sarr、Porro、Udogie等人在小範圍用球的技術缺失。

圖:熱刺常見的W-W組織站位。

圖:對曼聯一戰,熱刺通過中路聚集組織,吸引曼聯的翼鋒內收,為兩側騰出空間,Sarr在右路得到大量用球組織的機會。

圖:對錫菲聯的比賽,Sarr與Porro在一次進攻中換位。

圖:Sarr由中路向外圍拉開,帶走防守球員,Porro則慢慢移入中路。

圖:當Sarr帶走防守球員,Romero就有直接向Porro傳球的機會。如果對手沒有跟隨Sarr橫移,Romero就能傳給Sarr,與Kulusevski在邊線發動2vs1的進攻,如此可以充分反映到熱刺的組織能力。

圖:另一次的攻勢,當時Sarr拉邊接應後場的傳球。

圖:Porro見狀立場向前壓上,帶走防守球員,Sarr得以輕鬆傳給Bissouma。

圖:Bissouma接球後向右路跑動,Sarr立即完成換位,填補正中間的空檔。

圖:因此當右路被封死時,Bissouma可以立即找到Sarr完成轉移,而出現在空檔位置的是核心Maddison。當時Udogie與Maddison完成了一次換位,讓Maddison處於絕對空檔,如果靠近禁區多5-10碼,其實就可以是一次起腳的機會。

這次的進攻不僅反映出熱刺利用寬度的方式,更可以看到球員與球員之間的流動性極高,兩名內收的閘位能夠與名義上的「雙進攻中場」形成換位配合,大大提升了中場區域用球的侵略性,這一點亦都令到熱刺目前是英超場均射門次數最多的球隊(場均19次,第二位的白禮頓17.7、第三位曼城17.3)。

【戰術的局限與彌補方式】

*以下內容為當晚沒有準備的內容,稍作補充令文章更完整。

兩閘身後的空間是這套戰術的最大漏洞,包括陣地防守時兩翼傾向對位閘位而不是及早回收,會造成熱刺防線的兩側出現被利用的缺口。但真正的問題在於熱刺的踢法需要大量的橫移跑動,並且利用快速的跑位來帶動傳接球的組織,因此對每一個球員的體能要求非常之高,上賽季的曼城在作客表現始終與主場有差距,曼聯更加是有名的客場疲師,即使利物浦這種後半段才「半途出家」的球隊,也經歷過一連串的起伏,熱刺當然亦不能倖免,Romero、Van de Ven本賽季非常多回追攔截的精彩畫面,但背後亦都反映出熱刺非常依靠球員的身體條件去支撐防線,這顯然是存在隱憂的。

但樸斯迪哥高奧並非任由事情惡化,而是通過大膽的臨場換人去保持了球隊的基礎,例如Perisic在重傷之前每次後備登場往往都能夠作出貢獻(對曼聯第二個入球、對錫菲聯的扳平入球都是他直接的貢獻,但更重要的是在外圍單挑的強勢),對阿仙奴一戰臨場起用Ricarlison與Hojbjerg入替Maddison與Son,在外界眼中肯定是較為意外的舉措,但這位澳洲籍教練很好地利用了二人對抗上的特點來打擊疲憊的阿仙奴,尤其是Hojbjerg出場之後,分擔了Udogie在左路的衝刺次數,讓這位意大利球員能夠專心對位Saka,這些既考慮到體能因素,同時亦能夠利用不同元素去壓制對手的做法,是熱刺今季能夠在後半段繼續保持能量的關鍵。

【結語】

失去主力射手Kane,主要陣容有近半球員是新加盟或是上賽季的邊緣人,樸斯迪哥高奧能夠在短時間內整合手上的資源,面對曼聯、阿仙奴兩個強敵都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在比賽過程中,能夠充分踢出了內容和風格,這些都是值得掌聲的,因此特意整理有關的資料,在利物浦的大戰前夕發佈,看看這位教練能否再一次在前列大戰當中,展現自己的特點。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9月30日

Comments

Anonymous

B兄的「先橫後縱」精彩 完全解釋到點解Ange用Bissouma呢種活動範圍大、盤紐解鎖能力強的防中,而Pep即指示Rodri減少不必要移動、透過企位同接球傳球來銜接前後場的分別 亦解釋到點解熱刺可以短時間內消化到失去Kane的9.5號位playmaking能力,同埋收購衝刺能力高的Brennan Johnson作為代替Kane的球員的原因

blnazefootball

所以陣式上 站位上雖然同哥迪奧拿相似,但思維上唔可以用同一套邏輯去理解,否則就會錯失欣賞Ange既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