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參觀John Lennon 遺孀小野洋子的藝術展,雖然前半部、後半部都是她個人的藝術作品,但無庸置疑,中間部份她和John Lennon 共同創作的,才是絕大多數觀眾的最大興趣所在。在這個部份,又意外找到不少國際關係課堂上提及過的細節,與及背後更宏大的訊息量。

這些年來,每次課堂上介紹國際關係的建構主義理論,John Lennon 的名曲《Give Peace a Chance》都是必備。記得課堂上,也特別介紹過這首歌詞入眠的一個自創名詞:「bagism」。原來 bagism 也是小野洋子的創作,來自她的作品「bag piece」,隱喻就是人進入一個黑色袋子之後,就不會再有種族、性別、年齡、地位、工作的諸般差異,可以更容易體會和世界的零距離。在這個展覽的現場,也有幾個黑袋在展示,並歡迎入場觀眾即場進入黑袋裏面「體驗」。看見觀眾走入去之後,視角效果有點像穆斯林女性包裹全身的黑袍 jilbab,然後又想到,伊斯蘭教讓女性穿大袍、乃至包裹全身,本來的意思,應該是大同小異,讓女性不再被男性「物化」。

小野洋子是左翼,自然也是經常將「物化女性」掛在口邊的人。她的表達方式,卻是將一切推向 extreme,然後讓人反思,也就是用一般人眼中最物化女性的手法,去將女性和男性和所有人,都達到「去物化」的 equal 效果。例如她另外有一件 bag piece 的同期作品「cut piece」,就是讓人將她身上的衣服逐一剪爛;有一部電影名叫「Fly」,就是映著一位裸體女性身上的蒼蠅活動;而她和 John Lennon 在大碟中的全裸正面和背面黑白照,更是成為了超級經典。

《Give Piece a Chance》 歌詞也提及另一個名詞:「Hare Krishna」,指 new age 信仰的國際奎斯那意識協會。這反而不似是小野洋子的 input(她比較少 crossover 印度信仰),而是 The Beatles 後期的自家 soul searching 產品,特別是 George Harrison 最沉密印度信仰,曾經安排全體成員到印度靜修,也曾經拜另一個教派「超覺靜坐」 的 Maharishi 為師(雖然後來反目)。但了解到當時 John Lennon 深受小野洋子思想影響,就會發現他是開始將這些不同信仰嘗試融合為一,這也是這首反戰歌曲背後的另一思潮。

還有 John Lennon 最流傳後世的名曲《Imagine》,MTV 內的白色鋼琴、白色佈景,我曾經在利物浦的 The Beatles Story 那裏參觀過,其實,那基本上也是啟發自小野洋子對白色的偏愛。小野洋子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使用白色的,偶爾有天藍色,都是源自她童年對天空等同純樸、烏托邦的情感投射。展覽中,小野洋子還有一個作品是純白色的國際象棋棋盤和棋子,對弈雙方都是一模一樣的白色,然後邀請現場觀眾落場對弈,指示就是:「有咁耐玩咁耐,直到不能分辨哪顆白色棋子是自己的為止」。相信她的意思,就是想說出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是刻意為之,只要消除了差異,逐漸就會失去競爭的需要。

和上次在倫敦另一個博物館參觀的艾未未藝術展相比,從前覺得很難懂、很偏鋒的小野洋子,似乎要比我們熟悉的艾未未還要容易入門。

▶️ 英國殿堂級抗爭樂隊Pink Floyd前主音Roger Waters支持俄羅斯、譴責烏克蘭,為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wxnlQfwas

Files

Comments

Elaine Yip

喜歡這文章的內容, 見解和藝術表達的和平世界美好的境界 ~

MB TRee

John Lennon 喺 Michael Parkinson 個 interview 度,叫佢笠住個黑色袋,原來係咁嘅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