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坦白從寬,我對現代藝術的認識接近零。如果不是因為披頭四成員 John Lennon 遺孀小野洋子(Yoko Ono)的名字,平日是不會參觀Tate Modern這類現代藝術展覽的。然而到過現場,卻又意外發現自己理解的比想像中的略多,有不少驚喜之處,值得在這裏分享。

在不少不求甚解的人心目中,小野洋子就是因為 John Lennon 才為人認識,不少人至今都視她為拆散 The Beatles 的「元兇」,一個勾引頂級偶像的東方女人,人設幾乎和王青霞一模一樣。畢竟王青霞畫畫,小野洋子也畫畫,王青霞的還比較「好懂」;李龍基唱歌,John Lennon 也唱歌,John Lennon 自然紅得太多。那小野洋子怎麼可能不是狐狸精?

如果你還是這樣想,那是對她最大的侮辱。

現在時隔幾十年回望,其實 John Lennon 的流行程度雖然遠勝 Yoko,但小野洋子這個人的哲學性、思想性和創造性,其實是超越 John Lennon 的,而且還超越了頗多,甚至可以說小野洋子帶領 John Lennon 進入了另一個境界。今年小野洋子已經91歲,依然健在,依然活躍藝壇,在先鋒藝術界(avangarde art),in her own right 她自己從來佔有一席之地。這個展覽就是難得以她為主角,John Lennon 僅僅是她「其中一個合作夥伴」。大家如果在英國,就算完全對藝術沒有興趣,也是不容錯過。

以下是我的觀賞筆記:

首先,我從前不知道小野洋子曾經和著名先鋒派古典音樂家 John Cage 長期合作過,因為 John Cage 是小野洋子前夫的同事。一般人可能沒有聽過 John Cage 這個名字,但我當年讀音樂 course 的時候,很清楚記得他是一個傳奇,將「古典音樂」的邊界推向最偏鋒,創作的「機率音樂」被視為人類可以想像得到的音樂模式的極限。雖然我們都是把他的「作品」當作非常搞笑,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創意。他的名曲是《4:33》,就是四分三十二秒的四週隨機聲音,這種表達方式,和小野洋子正是如出一轍。John Cage 仰慕中國、日本文化,以《易經》為創作靈感之一,似乎部份靈感也是源自小野洋子。

這種表達方式根本不是讓人欣賞的,而是讓人思考的,以前覺得太過造作、抽象,也許是年紀大了,近年卻終於有了耐心,去慢慢思考。

抽空而言,現代藝術本身的物件都沒有甚麼藝術性,必須結合背後的理念,才能說出完整的故事,所以藝術家就算是使用同一種媒介、創作出同一個作品,背後有沒有靈魂,往往差天共地。小野洋子的作品是有靈魂的,因為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左膠。那她的靈魂是怎樣煉成的?

展覽介紹,原來她一生最大的stigma,就是她12歲那年,在日本戰敗前夕舉家逃難,並目睹美國投下原子彈,從此覺得天空是人類最後的comfort zone,也認為應該用盡一切方式推廣和平主義,與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一切差異。這部份的心路歷程,從前我也是了解得很少。小野洋子小時候已經出過國,然後目睹大日本帝國崩潰,國家由極盛而衰,再到英國、美國定居,而又再目睹日本經濟復甦、冷戰卻隨時有爆發核戰的可能,在西方又始終逃脫不了主流社會對日本人、日本女人、日本女藝術家的標籤,這似乎才是她的創作泉源。

在今天西方的政治正確潮流,小野洋子終於守得雲開,由偏鋒走向主流,所以現在的英國人很接受她的藝術表達手法和背後的堅持,但在幾十年前,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待續)

▶️ 英國殿堂級抗爭樂隊Pink Floyd前主音Roger Waters支持俄羅斯、譴責烏克蘭,為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wxnlQfwas 

Files

Comments

Kam

>> 畢竟王青霞畫畫,小野洋子也畫畫 食飯嗰陣睇到呢句差啲噴飯去我老婆度。震撼度同William Hung跳舞,Michael Jackson都跳舞係同一級數。

Kam

看完呢篇,其實幾有感觸。教授可否整返一輯「左膠不是一天煉成」之類嘅探討?畢竟,中間偏右嘅觀念原本頗多好事,只係被班左膠玩到爛晒變成神憎鬼厭(老實講,風水輪流轉,家陣嘅極右做緊同樣嘅事。歷史循環註定佢哋會將一啲中間偏右好啱嘅事,玩到爛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