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加冕後不久就確診癌症,英國人大多表示支持、同情。但英國王室的核心人員忽然非常凋零,也是事實:女王陛下夫婦仙遊了,哈利梅根自我放逐了,安德魯王子醜聞纏身被停職了,就連威爾斯王妃 Catherine 也病情反覆。現在頂替了國王最多公開活動的,居然是他的妹妹安妮公主。

於是,又難免有個別英國評論員乘機探討王室存續問題。

關於君主立憲制度的價值,我們說過很多次,不贅。查理三世患癌,也不會令輿論質疑君主立憲制度的本身,兩者畢竟沒有因果關係。但他要大幅度減低公關活動,就聯繫到英國王室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慈善活動。

自從英國王室邁向現代社會,王室成員的一個主要職能,就是擔任各種慈善團體的贊助人,用他們的社會地位籌款,並推動議題倡議。一直以來,這項功能都算是廣受認同,被認為是王室回饋社會的行為,也是他們做「好人好事」的主要 CV。已故非常受歡迎的戴安娜王妃縱然私生活充滿爭議,但依然享有崇高聲望,就是與她的慈善活動有關:其實也不是要她自己捐錢,只是用她的「KOL」魅力籌其他人的款,就已經功德無量。

然而英國也一直有非主流輿論認為,王室的慈善工作其實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反效果的,因為那會干擾了政府的正常運作。

邏輯上,如果這是福利社會的應有項目,本來就應該由政府的公帑負責;如果這是社會企業責任的部份,就應該放在企業的營運入面算帳。

現在王室牽頭的基金會承擔了很多慈善角色,政府就不用直接承擔有關責任,但credit依然屬於作為政府廣義一部份的王室。出了問題,則是民間資金埋單。這只會令真正逼切的項目長期不能正規化,特別是過份依賴個別人士的號召力,就做不到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例如要是預防愛滋病的有關經費很重要,但捐款人只是給面子戴安娜才捐,換了是卡米拉當 Patron 就不願意捐,這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這討論的另一個角度,在於王室承擔了慈善團體的重要角色後,也可以進行潛在利益輸送。雖然捐款人是否獲得「荷蘭水蓋」,主要是政府授勳委員會的決定,不太受王室成員直接左右,但捐款人最起碼可以和王室成員「打卡」,去提高自己企業的 credibility;如果雙方關係特別好,還可以邀請王室成員不斷站台;再合作無間,就可以成為王室成員的經濟「白手套」。安德魯王子的醜聞,多多少少正是與他濫用王室頭銜、建立自己的「社會網絡」有關。

▶️ 如果查理三世是末代港督,威廉王子娶港女為王妃,香港歷史會否改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4DogO-oD-M 

Files

Comments

Elaine Yip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