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久前,遇見一位從「新香港」走出來旅行「放風」的舊朋友。光譜上,大概屬於「淺藍」,典型的社會賢達,一方面知道目前政權的行為很荒謬,另一方面捨不得在香港的一切。他說著說著,我想著想著,總覺得似曾相識。

想到的是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的故事:

1949年後,一貫左傾的宋慶齡選擇留在中國大陸,成為中共最成功的統戰對象,獲任命為國家副主席,病逝前更成為榮譽主席,這是中共政權至今的唯一一人。然而很多文獻記載,她晚年並不快樂,對中共走的極左路線並不認同,父母祖墳被刨開是一生的陰影,也曾經質疑過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張戎關於宋氏姊妹的書雖然有不少文學創作成份,但還是有不少歷史primary sources根據的,特別是她剖析宋慶齡的心理狀態時,通過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先後怎樣出賣她這個角度,將她一生的悲劇勾劃得淋漓盡致。

宋慶齡經常有外訪機會,有大量朋友在世界各地,要離開,還是相對容易的。然而她依然是「留下來的人」,似乎和不少「新香港」「留下來的人」一樣,都有過大同小異的思考和掙扎。

首先,她發現中共政權不容許任何形式的反對意見,這方面遠不如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昔日中共和左翼人士身為反對派之時,可以輕易通過媒體發表反對意見,可以隨時發動群眾運動,可以明刀明槍和中央政府對著幹,同時還有光環。然而在新政權之下,這一切空間都沒有了,她的任何真正的想法,都不可能為任何人所知,也沒有任何抒發的渠道。在這種政權之下,就只有黑與白的二元選擇:要麼完全是一粒螺絲,照本宣科飾演統戰工具、大外宣的角色;要麼就是「人民公敵」,沒有中間落墨之處。只要她發表任何異見,就會由「1」變成「0」。

「1」是她奮鬥了一生的成就,要是因為發發牢騷變成「0」,她不甘心。

在張戎的書,記載了宋慶齡曾經有一次鼓起勇氣,對中共演繹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官方用語表達了不同意見。然後,她就收不到那年紀念孫中山誕辰活動的請柬。宋慶齡立刻知道了兩點:中共可以隨時改寫歷史,而不需要她這位「國母」的配合;而如果她不配合,自己的存在可以立刻被一筆勾銷,「孫中山夫人」可以立刻在所有活動不再有角色,她也會被還原為「國民黨反對份子」的原型。她熟悉中共、也熟悉蘇共,連列寧的太太也被史達林清算,自然沒有任何人是不能被取代的。於是,她必須留下來,才可以繼續自己的原有身份。不合作、或成功逃離了,就甚麼都不是。

另一方面,她目睹無數昔日的戰友、親共的「民主人士」,在中共建政後,都被劃成「右派」批鬥,不少不得好死。但這並沒有令她決定離開那裏,同時也沒有令她有勇氣挺身而出,保護那些昔日的「同路人」。她看到的是只要不合作,可能連走的機會也沒有,只會落得同樣下場,只知道甚麼是身敗名裂。所以晚年她戰戰兢兢,收到任何信都是第一時間燒掉,天天擔心被人「篤灰」。何況除了「歷史問題」,她還有「黑材料」被中共掌握,就是和她那位年輕秘書的疑似戀情。要是中共要用這類新聞來「發揚光大」,可以要幾nasty、有幾nasty。

最後,她可以走到哪裏?她關係最密切的「外國勢力」其實是蘇聯,但她沒有把握蘇聯不會將她送回中國。她的妹妹宋美齡在台灣、姐姐宋靄齡在美國,她理應可以投靠她們,問題是她的確是共產黨秘密黨員,就算是真的決定打倒昨日的我,在麥卡錫時代的美國、白色恐怖時代的台灣,也沒有百分百的信心可以自保,而不成為另一極端的批鬥對象。何況在中國大陸,自己雖然淪為人肉佈景板,但好歹衣食無憂,被人放在神台供奉,只要自己識趣,連毛澤東見面時也是客客氣氣、甚至恭恭敬敬稱呼為「先生」。要是出走了、要是反而不幸「撈唔掂」,又已經自絕後路,怎麼辦?

如果你是她,會怎樣選擇?

▶️ 宋慶齡(四):「孫中山夫人」的光環,今天還剩下多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fmoLg8_oE

Files

Comments

George

Life itself is the net result of continuous decision-making over the course of moral,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truggl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mpersonal forces and entrenched structures. Assigning different weights to factors such as the meaning of life, values, money, power, and glory leads to diverse lives. These distinctions emphasize the uniqueness and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Looking at it from a scientific standpoint, life can be likened to how a set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alent, personalities, structures, etc.) generate different trajectories based on varying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efforts, aspirations, choices among values and personal desires, etc). It can also be seen as akin to chaos theory, where even small disparities in initial conditions can result in vastly different outcomes. Interestingly enough, many don't know what set of equations they’ve from the outset, or even its type—whether deterministic or stochastic—in light of the fickle twists of fate.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once you make your own choices, so be it!

悉尼 袋鼠

所有數碼電腦(digital computer),最基礎就係運算 「0」 及 「1」,所有數據都係由 「0」 及 「1」 組成。睇完內文以此 「0」 及 「1」,來比喻共產政權二元對立嘅運作,將呢部機器看成為數碼電腦,大慨就是長時間運作之後,不論洗腦或躺平,最終只剩下一連串 『1』,一定會hang機架喎!

Emily Tam

直白點,能放下名利回歸做一個普通人,自由就在你手。要在歴史留名,代價就是被中共勒住條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