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人在海外,自家煮食自然是日常生活一部份,不少各家各戶的隱世廚神逐漸出現,有的本來已經有一定基礎,有的離開香港後才無師自通,他/她們逐漸成為維繫新社會網絡的重要角色,這是很值得研究的現象。不過有趣的是,如果家中有地獄廚神,同樣也是社交網絡的重要組成部份,因為香港人始終有同理心,只要知道了有這種大廚在家,經常都會主動賑災。

而我家中就有一位。

她的馳名菜式,包括「招牌鹹Pancake」。其實,那本來是要做簡單的蛋炒飯,但飯幾乎全部徹底癡底,結果變成一塊飯焦狀的 Pancake。與此同時,由於本來的冷飯已經沒有味道,所以有人就嘗試灑鹽,然而又未能控制份量,於是Pancake 的味道濃如鹹魚。這一味菜,已經遠近馳名,女兒為甚麼那麼懷念菲傭,自然有合理原因。

至於早餐,這位大廚的拿手菜是另一味芝士硬餅。本來那是一塊Pizza皮,但由於未能拿捏焗爐的時間,不斷加熱,於是只要放在正常溫度當中,幾分鐘就會變得奇硬,上面的醃料就骨肉分離,能夠勉強下肚的,就只有乾癟的芝士條。

新年期間,有大媽舊友造訪,知道她可能要下廚,唯有先發制人,自駕三個小時之後,還要帶備所有食材親自下廚,又把湯預先煲好。這大概是那些年的教訓,知道怎樣儘量減低 uncertainty。說得好像有點 mean,但想深一層,就發現很有愛。

正是這種情懷,令人有幾十年前舊香港的街坊互助感覺。這種感覺,不要說在刻意打破一切互信的「新香港」,就是在我們成長的時候,也已經逐漸久違。起碼我成長時,住在中產私樓,幾乎沒有「鄰舍」的概念,頂多見面點點頭,和海外這種隨意輕鬆搭訕的氣氛,全然不同。

這又令人想到好些香港人開的小店、士多,都是家庭經營,然後不同街坊就會各自貢獻自己的拿手部份。一個一個社區的雛形,就是這樣建立的。

甚麼是禮失求諸野?這就是。

▶️ 沈夫人家庭訪問:這一年,適應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hesxtceyk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