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昨天談到,一位中國研究前輩討論了商鞅的法家「馭民五法」之後,還特別提及習近平近年鼓勵重新學習的所謂「楓橋經驗」,其實就是要民間將商鞅的「馭民五法」發揚光大。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新香港」管治模式也是緊跟當中。

所謂「楓橋經驗」,本來是指在文革前的浙江楓橋區實行的一種「實驗」,讓群眾自行發動運動、不經正式官府,就可以鬥爭解決問題、改造「黑五類」,達到所謂「矛盾不上交」的目的。最初這是鼓勵「群眾」用所謂「文鬥」的方式,對「黑五類」進行「鬥爭」,讓他們「改造」成為「新人」,而不是血淋淋的「武鬥」,關鍵是賦予「群眾」積極性去「鬥」,從而根本性達到商鞅「辱民」、「疲民」等目的。

但發展下來,「楓橋經驗」今日再被提倡,就變成用互聯網、大數據將所有人細分的微管理模型,然後交由每一個小單位的群眾去互相批鬥,並出現了以下「六大準則」:

1. 黨支部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強對治保工作的領導;
2. 治保組織健全、戰鬥力強,執行政策、遵守紀律好;
3. 樹立了貧下中農的階級優勢,對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和資本主義勢力敢斗敢批;
4. 監督改造「四類分子」,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對外逃的及時追回,對有破壞活動的就地制服,矛盾不上交;
5. 教育改造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成效顯著;
6. 發案少,治安好,鞏固了集體經濟,促進了生產。

歸根究底,這就是要所有人在日常生活的「鬥爭」做到「經常化、制度化」,樹立低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的人(例如「新香港」警察)的「階級優勢」,讓群眾自己先鬥一輪,去「解決問題」。有了這套工具,政府就可以把自己拉高一格,專門設計大型群眾運動,平日就可以處於更超然的位置,做「最優秀的人」。

因為這套法家心法,令中國的管治比意大利的馬基維利更馬基維利、比納粹黨更沒有原則和信念,沒有一絲人性,反而以摧毀人性為根本目的。在今日「新香港」,政權管治的殘暴程度當然不及日治時期軍政府可以隨便槍斃人那樣,但另一方面,日本的管治卻未至於會勞心去摧毀所有人的人性和尊嚴,也吸納了整個香港精英階層在管治團隊,接受了社會上的基本結構。這方面,今日「新香港」瓦解一切、改造人性的「努力」,卻又遠勝日本皇軍。

要了解這種管治模式,單看法律條文和市面實況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親身經歷這種恐懼,才能有這位前輩那樣深深的哀慟。至於他為甚麼不真名實姓分享這些?答案很簡單,同樣是恐懼。

▶️ 重新認識文化大革命哲學觀:《港區國安法》的真正目標是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gX7dODJ7kY

Files

Comments

Anonymous

法家本來就是統治思想,通過駑民手段控制人的思想達至行為改變,隨著科技發展,紙媒、收音機、電視機到今天的互聯網,思想改造的途徑也「進步」。兩千年,法家可以一直駕馭儒生,近代加入馬列,「豐富」論述內容,本質仍舊是法家,思想控制沒有改變,喜歡與否,法家也是中國文化思想的重要部份。民營與國營的爭辯也不是今天獨有,漢代「鹽鐵論」已經開始。中共能奪取政權,並非全是偶然,外部有蘇俄,內裏與中國思想文化有一定的關聯。

LHC

留下的只有恐懼的凡人/無懼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