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2001年
來源:尤德夫人

這是來自前港督尤德爵士夫人 Pamela Youde 的聖誕卡,在舊聖誕卡堆中無意中找到。和她有聯絡,自然是因為作為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得主,印象中,我那年還是她親自參與面試的。她非常友善,對得獎的香港學生視為子姪,未有電郵之前,很多得主都會寫信向她問候、表達尊敬,這大概是英國人教導我們的禮節之一,她通常都會簡短回覆。

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是香港歷史的重要一頁,關於這個獎學金的來龍去脈,參考以下訪問「尤德學者協會」前理事會主席 Michael 的片段,已經道出一切。

話說尤德爵士突然病逝之後,這個獎學金的託管人籌募了一筆頗大的經費,當時獎學金自然有很強的官方色彩,可謂「要錢有錢」,我那個年代每年會提供十個名額,資助十個出國留學的香港學生,而且是全額資助三年海外大學的國際學生學費。這筆數目可以相當龐大,大家看看美國長春藤大學對非本地學生的學費收費,就可以知道這個獎學金是多麼偉大,絕對是為香港培養了國際級的人才。而且獎學金必須回港工作幾年的「條件」,大概參考了新加坡政府獎學金的做法,也很有意義。

到了主權移交前後,為了顯示一切如常,尤德爵士獎學金甚至還增設了其他小獎項,給予升讀本地大學的學生。這個網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 alumni,就是「尤德學者協會」,每次尤德爵士夫人到香港,都會有聚會。作為一個社恐患者,其實我也就只是到過一次,不過這是一個很小的小圈子,入面的人基本上在不同場合,大多早就認識。

當然,一切都逃不過政治。

尤德爵士是漢學家,對中國態度溫和,不像彭定康那樣,本身很符合統戰需要,而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也從來沒有被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這個排頭走到中國大陸訪問,還頗有優待。

然而特區政府總需要自己的獎學金,很快商界就發現捐款給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的基金會毫無好處,在中國、香港、英國都換不到甚麼,基金的財政狀況自然每況愈下。加上神奇地據說基金會又投資失利,甚至到了每年接近派不出新獎學金的地步,究竟內幕如何,聽過很多版本,都是聽過就算,也無謂在這裏深究。

總之,一個地方的消失,可惜的事情俯拾即是。

順帶一題,作為一個 footnote,這位理事會主席朋友做了這個訪問之後,就被留下來的現屆莊員出公開聲明劃清界線割蓆。這就是美麗新香港。

▶️ 尤德學者協會理事會主席Michael Chan: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J12hX45mQ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得主「尤德學者協會」理事會主席Michael Chan:離港移民英國,全因教育制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NXodckucs 

Files

Comments

Martin Leigh

得到這樣的獎學金,會否面對不同類型的期望和壓力?例如: - 得到獎學金的是草根窮學生,盡管已經在國外學成歸來,與這樣的傳統精英小圈子相處卻每每感到格格不入? - 贏得獎學金後,會否自覺「識做」地應酬尤德夫人、基金會成員?會否揣測對方到底還有什麼未明言的期望? - 會否跟其他得獎學生有比較心?當其他人都已經事業有成、飛黃騰達,這反而會更鞭策自己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合群」一點、避免自己太「樣衰」? - 每年名額只有十個,成功獲獎學金的學生跟不成功的共處,應該百般滋味在心頭吧?

Geog

Pathetic

堅離地書院 College

以往香港真的有上向流動階梯的,同學之間基本上可以平起平坐,而且不少跨階層婚姻都是這樣發生。而且以昔日香港的機遇,這些人要不成功其實是很難的,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