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認識不少世界各地的朋友,以往都是通過大學、智庫、外交部、媒體、旅遊、文化界等等connect,這方面的國際網絡,在不知不覺間累積了不少,這也是不少人眼中「有用」的社會資本。但我從前從來沒有想過,「YouTuber」(即所謂「自媒體工作者」)這個「身份」,居然也可以進行「民間外交」,去認識世界各地的其他同業、觀察各種社會結構。這個網絡迅速由下而上地建立起來,實在是拓闊了我的視野。

不久前,一位俄羅斯 YouTuber 邀請我接受他的訪問,他還專程來到台灣,所以難得可以見面交流。而在他訪問我之後,我也簡單訪問了他的營運之道,不日會在大師班分享(雖然他以俄語作答,但會有字幕的)。

雖然他在俄烏戰爭後,因為報導真相,而被俄羅斯政府列為「外國勢力代理人」,現已流亡海外,但他的主要受眾依然是俄語使用者為主。其實他的主要內容本來都是旅遊、飲食,但因為不時報導公民社會發展,已經不容於現在的「新俄羅斯」(所以他訪問的內容,也是圍繞「新香港」的改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那個俄語社交媒體的世界,確實是我們非常陌生的。其實俄語KOL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最多訂閱也可以高達四千多萬人,這是廣東話頻道永不能達到的高度。

假如不是刻意搜尋,我實在不知道這位 YouTuber 瓦爾拉莫夫(Ilya Varlamov)有接近五百萬個訂閱,而且除了俄語頻道,還經營了西班牙語、英語等外語的鏡像頻道。難怪他看見我那個「YouTube十萬訂閱」牌(YouTube 官方會對達到十萬、一百萬、一千萬訂閱的頻道送出一份牌匾「鼓勵」),神情充滿難以名狀的自信。

說回瓦爾拉莫夫。他除了經營頻道,I還經營了生產鏈上游、下游的大批週邊產業。例如他會從世界各地入口咖啡豆,在國內加工,建立自己的咖啡品牌,再傾銷到俄羅斯全國和海外,現已成為東南亞的一個暢銷品牌。他的衣服、設備等等,似乎全部都有贊助,或屬於他自家建立的品牌產品。對俄語用戶而言,香港、台灣的感覺都是很 exotic,而這位 YouTuber 吸引粉絲持續追蹤的其中一個殺著,就是專門到一些「冷僻」的地方找人訪問,有點像我們昔日對瓦魯阿圖的想像。

其實想深一層,正如我們分享過很多次,全球廣東話使用者人數過億,不見得比俄語人口少太多。但由於地域過份分散,缺乏共同話題,廣西人、馬來西亞華人、加拿大香港移民後裔可能都說廣東話,關心的事卻一定南轅北轍。怎樣扣連這個群組,走出電子唐人街的同溫層,確是值得深思的。可以肯定的是被動靠 YouTube 派廣告的模式不可能持久,那只是入門,不進則退。特別是面對來勢洶洶的AI,大家都是時候一起進步了。

▶️ 俄羅斯聯邦如果瓦解,會分裂成99個國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jysTlm-y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