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經不覺,《港區國安法》出現已經超過三年零八個月,然而 the worst is yet to come。無論置身牆內、還是牆外,在這個看不到終點的政治低壓區,大家都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無力感,然則還有甚麼可以做?

這時候,我們不妨參考周恩來在中共革命低潮期,曾給予中共幹部的「三勤」指示。雖然路線不同、目標不同,但某程度上,這些心法倒是有實用價值的。

周恩來說這番話的時候是1941年初。當時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處於全民抗戰階段,而日本尚未偷襲珍珠港,盟軍並未大規模支援,戰爭還未知道要進行多久。至於中共的發展在抗戰的制約下,也不能再明刀明槍和國民黨對著幹,只能採取迂迴策略,表面上卻要尊重國民黨領導一致抗日。為免黨內人心渙散、士氣低落、失去目標,周恩來就提出了這「三勤」。

第一勤是「勤學」,也就是廣義的用功讀書,增值自己。中共地下黨眼中的「學問」,自然不只是書本上、教科書的學問,同時也包括馬列主義、鬥爭哲學等為了未來準備的「思想武器」,還有三教九流、各種有實用價值的技藝,更有鍛鍊體能、武力等基本功。這樣的「勤學」,除了可以儘量令自己個人增值,還有大量其他社會作用。例如在學校,成績好、才能高的學生往往擁有更高的地位,容易建立更多社會資本,供其他同學抄功課也好,感召其他人跟隨自己的意識形態也好,都遠比「魯蛇」有效。所以牆內外港人好應該用這時機盡力 upgrade 自己,不要食老本,就算只是為了自力更生,都是必須。

第二勤是「勤業」,所謂「業」,就是事業的業界、業務。說白了,就是要在自己定義的「業界」做到領頭羊、業界領袖,這樣才能有一個備受重視的專業身份、社會身份,可以有更多話語權參與社會、影響其他人。而且「業」的定義不只是各行各業,也包括每一個小圈子的業務,也都會有各自的領袖,只要辦得出色,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圈子的首領,例如搞眾籌成功的可以變成專業戶,擅長辯論、演講的可以成為導師,培訓大量接班人。對牆內外香港人而言,無論是在傳統的職業也好,自己定義一個現代業界圈子也好(例如 YouTuber),都需要「勤業」,術有專攻,有自己的 competitive edge 才有發言權。

第三勤是「勤交友」,用中共思維,「交朋友」其實就是統戰。然而你要交朋友,不代表別人要接受你當朋友,特別是有「統戰價值」的人,往往對「交朋友」充滿戒心,一味大魚大肉、蛇齋餅粽、派片打卡,其實是交不到朋友的。所以要「勤交友」,前提首先就是要做到「勤學」、「勤業」,才有「勤交友」的本錢;有了基本條件的人願意四出拓展人脈交友,才會事半功倍。而且「勤交友」的對象,又必須包括立場、背景、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用中共術語,就是有「滲沙子」的價值;但用人性角度理解,其實就是走出同溫層。所以對牆內外香港人而言,千萬不要固步自封,自絕於電子唐人街內講是非,必須要「走出去」、「勤交友」,自己的社會資本才能滾動起來。

每次看見一些唉聲嘆氣的朋友,都忍不住想起這些話。雖然是老生常談,雖然是cliche,but it works。

▶️ 香港航機爆炸案的中共調查人:熊向暉與胡宗南的Bromance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WNdkwcYw

Files

Comments

Martin Leigh

冇記錯的話,大概呢個時間,毛澤東搞緊延安整風?

Vikki Wong

攪眾籌應該無可能變成專業,家下下下都話外國勢力,顛覆國家等罪名。依家你出名少少,中共起你底,發現你有參與過社會運動,基本上已經end of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