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看見香港文化博物館滅頂的新聞,原因還要是要重置被「國家發展新展館」奪舍的科學館,這是公然摧毀一個地方最寶貴的文化、典型的小農行為,令人極其悲慟。

也是在2019年之後,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也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中共不會再容許真歷史在香港傳播之心,路人皆知。與此同時,又有嘍囉「議員」批評海防博物館歌頌英軍抗戰史跡是不愛國行為,種種荒誕不經之奇談怪論,登堂入室,樂崩禮壞,莫此為甚。

我曾經被政府委任過在不少諮詢委員會,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就是「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我經常和外地朋友說,香港的歷史博物館策展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我認識那幾位館長都非常有心,可以結合東西方、傳統與現代、平面與科技的策展,這些fusion,令香港本來已經確立一席之地。台灣的博物館也做得非常好,但坦白說,同一個題材,就會顯出不及(舊)香港國際化的事實。

有好幾個世界級文物在香港的策展,例如俄羅斯沙皇文物、波斯文物等,香港都可以找到獨特的說故事方式。例如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前曾經訪問香港,就是香港和沙俄最重要的切入點;或將巴別塔草圖highlight,足以令香港基督徒心生共鳴。

我最難忘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覽是十年前的「威海衛-新界特展」,講述英國租借新界和租借威海衛兩者的互動關係,例如香港的洛克到威海衛擔任專員,威海衛也有皇仁中學等,絕對令人如獲至寶。以我所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策展過這個專題,恐怕日後也不會有。我不知道那本策展期間發售的專著現在還有沒有存貨,如果還有,請大家好好保全,那是真正的歷史見證。

不少人認為政府的委員會委員都是保皇黨,而我們是飾演所謂開明才俊的花瓶。某程度上,這也是事實,但其實他們有很多很單純的專業人士。例如在這個博物館諮詢委員會,記得有一次大家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有委員還專門看對六七暴動、六四遊行等等的圖片在不在,去確保歷史沒有被改寫。至於沙田那個文化博物館,其實一直有討論怎樣增加展品,又有討論過擴館,我可以100%肯定直到幾年前,都沒有人想過居然這個館有可能被一筆勾銷。

實在不能想像館長和同人會怎樣心傷。

本來我一直覺得在海外可以重置真香港文物。但近來開始有一點不同想法:可能更值得的是讓文物先保存在民間?在英國,有很多二手慈善商店,入面有不少非常寶貴的文物,而英國人沒有丟棄的習慣,頂多捐出來,直到有心人、有緣人購買,既可以把文物保存下去,又可以做善事。例如我剛在Oxfam買了一批很寶貴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郵票,連同整本前人整理的舊郵票簿,那種喜悅是發自內心的。這比文物被動式展示在博物館,反而多了一重生命力。

當香港文化博物館「滅館」,我們能否多做一步,建構一個屬於公共的捍衛歷史文化,先不談任何由上而下的建館嘗試,先把文物好好保存下來再算?

▶️ 石文誠博士《看得見的臺灣史》:如何策展屬於我們的《看得見的真香港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8f9W1W9B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