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近日香港網絡熱話,離不開老牌歌手尹光破天荒打入商台叱咤「我最喜愛男歌手」最後十強。由於這個獎項是「新香港」最後一個一人一票直接選出的機制,有「香港最後一個真普選」之稱,重要性早已超越單純的樂壇獎項,引起的討論(或爭議),也就更有代表性。

網絡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就是將 underdog 捧為紅人。這個過程中,網民得到充權的實力,享受到權力的快感,同時得到了話語權、議題設定權和現實影響力,滿足了日常生活得不到的一切。這種權力以惡搞成份開始,有時貫徹始終,有時卻會越來越認真。

香港網民早年將黃夏蕙、魯芬捧為「女神」,正是箇中典型;而古天樂、尹光入選「我最喜愛男歌手」,大概也是同類操作。但有時候,這種操作也會真的改變了樂壇秩序,例如十年前其貌不揚的吳業坤當選,隱含了網民的情感投射,同時也對他的事業大有幫助。這種投射到了政壇,也會令眾多非主流候選人異軍突起,由特朗普到柯文哲,都可以看作是箇中受惠者。

但這次尹光的入選,出現更大爭議,因為他並不容易以單純的「underdog」理解,或可以說某程度上,不完全符合這個公式的定義。

先不談政治,單論樂壇秩序。古天樂當選的時候,香港流行樂壇青黃不接;但此刻明顯是 Mirror 天下,這是一個朝代,無論是否喜歡他們,都難以否定。投尹光一票,可以簡單理解為挑戰這個朝代的霸權,問題是 Mirror 的崛起,本來卻又已經是香港人挑戰社會霸權的情感投射,在甚麼都做不了的時代,將其他地方的專注力全部放到 Mirror 身上,令 Mirror 無論多紅,都帶有幾分非建制色彩。而實際上,Mirror一直有意無意間堅持不到中國大陸發展,而這些年輕人的社會取態,如果沒有外力的施壓,大家會心裏有數。所以票選尹光的時候,多少會否定 Mirror 代表的價值觀,這是否網民應該充權的方式,就不是單純的非黑即白。

另一方面,也有網民會通過這類投票的表態,作出一些政治訊號。於是這時候,有網民翻出尹光的舊帳,例如發現他為政府拍片宣傳「完善區議會」選舉投票,又或身為越南華僑的他,曾高呼「我是中國人」。

這類討論,從來存在雙重標準,但有幾點是清晰的:尹光從來沒有通過標榜「黃」吸納支持,如果有任何意識形態傾向,就是市井的搵食至上、娛樂至上,非常直接。這不同陳奕迅的歌曲,曾經刻意令人以為存在價值取向,但尹光無論怎樣表態,都不存在欺騙性,正如歌迷不會認為鄭欣宜宣傳政府活動令人意外,但林二汶出現在同一場合,就是事業自殺。

何況在「後國安法時代」,可以直線拒絕官方邀請的藝人、或任何人,在所謂「軟抵抗」也可能所謂「違法」的神奇國度,已經幾乎不存在。留下來的人其實都是敢怒不敢言,如果因此就被歸類為「敵人」,當事人固然會非常無奈,對大局也明顯弊多於利。

這時候,真正應該思考的不是怎樣 take side,而是參考共產黨的最大優勢:怎樣令自己立於不敗。香港人從Mirror身上、從尹光身上,都一定會找到共鳴、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和無奈。通過這個尋找過程強化香港人的彈性和精神,就是雙贏;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無緣無故離棄大多數人,走進電子唐人街的小圈子、小胡同,就是雙輸。任何非黑即白的討論,很容易會落入後者的困局;但如果沒有任何堅持,又會令自己失去大是大非的信仰。

拿捏出一條線,正是這個時代最考驗香港人的智慧。

至於我的一票,會投林家謙。

▶️ 香港文化人陳嘉銘:Mirror 一代為何能帶來廣東歌盛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pD2gsgTV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