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人認為「以巴衝突沒有贏家」,但這場加沙戰爭除了雙方平民作為大輸家,卻已經產生了不少「贏家」:伊朗、真主黨、俄羅斯......,此外可能還有一個:埃及。

早前我們談論過,埃及會否在西奈半島接受大量加沙巴勒斯坦難民,換取西方和沙特、卡塔爾的鉅額特別援助,以渡過自己的經濟難關。但其實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已經放棄了威逼利誘埃及政府的動力,因為埃及強人總統塞西將軍先發制人,同樣是要求援助,但提供的不是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場所和方案,只不過是「擔任區域關鍵中介角色」而已。單是這樣,西方已經不會不簽支票,因為在過去四十年,埃及政府就是這樣存活下來的。

要了解埃及怎樣從以巴衝突中受惠、得到美國鉅額援助,我們必須讀懂歷史。

埃及本來是以色列的最大敵人之一,在納賽爾總統年代,他領導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影響龐大,四次中東戰爭都有埃及的關鍵角色。以色列意識到政治上、軍事上、意識形態上,埃及都是反以集團的領袖,深知只要策反埃及,阿拉伯統一戰線就會瓦解。1967年的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本來由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還有埃及自己的西奈半島;最終兩國在1978年簽訂和約,以色列歸還西奈,和埃及建立了緊密貿易關係。埃及解除了國安威脅,但阿拉伯盟主地位就一去不返,更因此一度被阿拉伯聯盟驅逐出集團外。

埃及願意與以色列和解,美國當時作為主要調停者,也付出了很多,並非後來調停以巴衝突時只偏袒一方。那埃及失去了阿拉伯領袖地位,除了得回西奈半島,還得到甚麼?首先,埃及的軍人政權無論是簽約時的薩達特、還是後來的穆巴拉克,都成為美國的保護盟友;這種保護不只是默許他們的獨裁,也包括每年的天價援助。從簽約那一年開始,美國就對埃及提供了大概每年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另外又有數額差不多的經濟援助;曾幾何時,美國援助最高的款額第一位是以色列,第二位就是埃及。後來美國坐視穆巴拉克被推翻,完全違反昔日的潛規則,最終卻又要支持比穆巴拉克更獨裁的現任強人塞西,這絕對是美國外交的敗筆。

塞西深知這個遊戲規則,上台後就左右逢源,去增加自己的籌碼。以巴衝突得越是厲害,埃及的價值就越大。特別是塞西嚴打穆斯林兄弟會,只要穆斯林兄弟會的「下線」哈瑪斯成為以色列、美國心腹之患,塞西擺出一副「要不是埃及頂住哈瑪斯,以色列早就完蛋了」的姿態,形同勒索,西方金援已經滾滾而來。否則埃及為甚麼比以色列對加沙封鎖得更嚴密?

塞西還有另一個得著,就是比以往更肆無忌憚地打壓異己。日前埃及異見人士 Abdelrahman ElGendy在《Foreign Policy》撰文,投訴埃及支持民主的力量已經成為加沙戰爭的「collateral damage」;但其實正如他自己知道,早在加沙戰爭之前,他們就已經被西方主流社會放棄,成了condom。

美國在埃及「民選的穆斯林兄弟會」和「獨裁的軍事強人」之間,始終覺得後者更容易打交道,也更可以確保美國的區域利益。這態度是跨黨派的:共和黨的特朗普固然公開支持塞西,但首先還是民主黨的總統奧巴馬拒絕將塞西的政變定性為「政變」,去確保美國可以合法金援埃及。這是因為美國有一條法律《綜合撥款法》,規定不得向政變上台的政權提供援助,所以美國官員口中的用詞,往往「一字千金」。到了現在的拜登,援助埃及的理由變成了「反恐」和「邊境安全」,而對人權門檻輕輕放下。

對埃及民主派而言,埃及有民主會選出哈瑪斯的「上線」兄弟會,沒有民主會出現軍事獨裁者;以巴友好自己沒有價值,以巴衝突自己還是沒有價值,結局都是自己被打壓、坐監、流亡。也許最大的輸家,就在於此。

▶️ 伊朗絕地反擊戰:哈瑪斯突襲以色列的終極戰略目標是甚麼?與伊斯蘭冷戰、烏克蘭戰爭、台海危機有何連鎖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bSjI8nU0w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