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進入新一個月,應該用這時機回應不少網友上月留言的問題:「新香港」施政報告不斷用無謂錢,「新香港」經濟卻明顯越來越差,究竟錢從何來?怎可能一方面要「說好香港故事」,另一方面又同時走極左路線,嚇走牆內外人才?與此同時,在牆內的牆內,李克強與「李克強經濟學」都已經壽終正寢,中國經濟下行是不爭事實,為甚麼還可以繼續戰狼外交、「一帶一路」大撒幣,錢又是從何來?

要理解這些明顯自相矛盾、有明顯根本漏洞的施政方式,我們必須知道習近平一代人讀甚麼書,怎樣認識世界,特別是這種世界觀,和舊香港所有的教育內容都完全不一樣。

他們想問題總是這樣的:為甚麼西方可以在過去幾百年強大,「西升東降」?

中國官方指導思想也好,全球左翼理論也好,都認為答案很簡單,就是靠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外擴張,將自己的經濟危機、社會問題「輸出」境外,與民主、自由一類價值觀完全無關。這一派史觀認為,西方經過早期工業革命之後,國家資源早就不夠,人民對福利的期望又大幅提升,本來早就到了經濟自然發展的瓶頸階段,無論是人力、物力、能源、還是創造力,就像今日中國這樣(這一句是重點中的重點),如果沒有外力影響,理應步入正常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慢慢衰落,或「西爆」。他們經常舉出歷史數據,例如說乾隆時期中國佔全球1/3GDP之類(其實這數字被嚴重高估,有機會再談),去說明如果當時的大清帝國懂得國際秩序,西方根本沒有機會。

總之,中國主流思想相信,西方文明並沒有「爆」,主要就是因為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乃至日本等等,都先後通過拓展海外殖民地(無論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新帝國主義」),解決了本國面對的經濟問題,強行渡過了經濟結構轉型的危機。

中國新左派觀察到的是,在這段期間,西方國家不會擔心不夠錢用,不但不會緊縮開支,反而會大興土木,大搞擴張型經濟,國內也會派錢;同時也不會擔心擴張性外交政策引起反彈,擔心的只會是軍力不夠強,如果要打仗,反而可以順便催谷國內工業產量。只要國力強,自己的貨幣也會強,其他國家就不會不接受用自己的貨幣交易,那就立於不敗。這一派觀點相信,今日美國依然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最大受益人,一方面不斷量化寬鬆,另一方面對外進行「霸權主義」,正因為後者的存在、才可以支撐前者,否則單憑經濟學原理,早就已經崩潰。

這一套世界觀是否正確,大家大可自行判斷。重要的是:中國相信這一套,並正在付諸實行,去作為不用理會經濟學基本原則的指導思想。

有了這樣的假設,中國現在基本上有三隊人馬在各自為政:

第一隊負責戰狼外交,用不同方式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朋友,挑戰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主的國際秩序,不用擔心任何反效果。

第二隊負責用錢,無論是對內的國進民退,還是對外的大撒幣,總之不用擔心錢的來源,盡量用,並讓槓桿無限大,務求要用錢來利誘國際企業、同時提高國民反抗的機會成本。

第三隊屬於最高層核心小組,利用兩組人的政績去居中調節,「變魔術」。他們相信,只要前兩team人可以做出成績,「自然」就會夠錢用。怎樣「自如」?無論是割韭菜也好、通過無限借貸也好、在其他腐敗國家巧取豪奪也好、逼其他國家接受自己濫發的貨幣也好,都無所謂。只要這兩team人繼續分別做下去,早晚就可以將美國和盟友所佔的國際經濟比重逐漸調低,然後中國就可以取而代之。這就是整個非常公開的劇本所在。所以不夠錢用、經濟危機不但不是問題,反而是「稱霸」過程的「必經之路」。

而這一套「經濟理論」,也已經來到「新香港」。

(待續)

▶️ 蕭少滔:「新香港」政府強調沒有走資潮,銀行存款還有增加,究竟真相是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sSwi4oh_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