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哈馬斯在2006年贏得了巴勒斯坦議會大選,是非常指標性的歷史性事件。同類激進派通過民主選舉當選的事件近年曾發生不少,近的有茉莉花之春革命之後的埃及,遠的有1991年的阿爾及利亞:當時有恐怖襲擊前科的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救國陣線」贏得國內首個民主選舉,但舊政府在西方支持下宣布選舉無效。

首先,對巴勒斯坦而言,哈瑪斯願意參選,本應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已故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說過:只有當巴勒斯坦獨立、巴勒斯坦人能夠自決時,哈馬斯才會加入權力政府。所以他一生杯葛議會選舉,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為傀儡。所以那次哈馬斯願意參選,顯示他們相信巴勒斯坦人已經能夠自決,也認同自治政府比十年前的規模更有國際認受性和公信力。基於這樣的前提,哈馬斯加入巴勒斯坦立法機關、甚或日後參選總統,都不會否定自治政府已經成為「獨立實體」的事實,亦會避免任何行為予人口實去取締這樣的事實。

何况哈馬斯賴以起家的並非自殺式襲擊,而是他們為低下階層提供的福利網絡。哈馬斯在1987年成立時,屬於埃及著名的「穆斯林兄弟會」分支,而兄弟會是阿拉伯規模最大的互助組織,提供教育、醫療、房屋諸般福利,從中灌輸伊斯蘭教義,得到群眾紮實支持,有廣泛政治影響力。哈馬斯的工作分政治、軍師、秘密工作三部分,也是依樣畫葫蘆,逐漸取代了政府的社福功能。而且哈馬斯比巴勒斯坦的法塔赫派系更有學術包裝,他們主辦的加沙伊斯蘭大學在當地享負盛名,教授都是哈馬斯領袖,亞辛更以「輪椅先知」的神秘面貌出現。

這些都是被認為已經腐化和世俗化的法塔赫不能取代的,到了投票,就見真章。

哈馬斯參選並非打正組織旗號,而是以「改變和改革團隊」名義自組名單,內裏包括一些非哈馬斯人士,共識之一,就是要將組織的福利網絡融合到政府之內。那次雖然是哈馬斯的首次參選,但他們在社會層面的優勢並非無往績可尋。例如在年前的聯合國駐加沙地區福利和就業辦事處職員委員會選舉,哈馬斯代表就贏得了80%選票。在2006年的選舉,哈馬斯和法塔赫在比例代表制的部分表現不相伯仲,分別獲得30和27個席位,但是在地區直選的「單挑」部分大獲全勝,以46席大幅度拋離法塔赫的 16席,反映哈馬斯勝出的關鍵並非全國性的意識形態,而是地區性的樁腳網絡。

以往哈馬斯能夠調和自殺式襲擊和福利網絡,將「逼得我們走投無路」和「漠視貧苦大眾」兩者的責任都推給「無能政府」,巴勒斯坦國際形勢愈不利,哈馬斯的支持度愈高。但一旦哈馬斯網絡和政府合而為一,自然會受制於官僚機器。一旦組織策劃大規模襲擊,引起國際制裁,損及既有福利網絡,又沒有了「政府無能」這條掩護,他們在巴人群體的威信就會下降。這就是建制的包袱,也是哈馬斯融入常規政治的關鍵。

因此,法塔赫最終讓哈瑪斯實質上離開政府、把他們趕到加沙自生自滅,令哈瑪斯既有建制的身份、又可以保住革命組織的號召,無疑非常不智。

最後,我們要知道近年最激進的巴人組織已不是哈馬斯,而是巴勒斯坦聖戰組織(PIJ)。哈馬斯的祖先可以上溯至埃及穆斯林兄弟會,PIJ的祖先亦可以上溯至埃及的「埃及穆斯林聖戰組織」(EIJ)。EIJ是兄弟會的激進分支,領導人是在「恐怖界」大名鼎鼎的扎瓦希里醫生,他和拉丹結盟後,成為被懸紅2500萬美元的蓋達二號人物,經常向半島台發放錄像和講話,後來也成為拉登的接班人。PIJ在哈馬斯參選後,成為杯葛選舉的最重要力量,理由和以往哈馬斯所說的一模一樣。如果PIJ只能靠恐怖襲擊維持影響力,必會一步步把哈馬斯推向政治光譜的中間位置,然後自己處於自稱的道德高地。

但現在哈瑪斯依然在抗爭界佔據主流位置,PIJ要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盤,就未能打響。不過對大格局而言,PIJ的最大後台同樣是伊朗,效果分別也不會很大。

▶️ 哈瑪斯突襲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內部奪權大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CW2aJLErk

*改編自沈旭暉《明報》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