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日前媒體報導,「新香港」大學的中國大陸學者數目大增,已經超過本地學者。雖然這趨勢毫不令人意外,甚至未有《港區國安法》之前,換血已經不斷進行中,但身為前香港學界中人,還是不無欷歔。昔日香港的大學曾是兼容並蓄的大熔爐,各種背景、各種學派、各種立場的學者共冶一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此情只待成追憶。

記得我父親任教香港大學期間,我印象中,就有不少各種背景的非本地教授。他們之間溝通劃一使用「殖民地語言」英語,就算是一些香港人之間、香港人和以國語為母語的大陸/台灣學者之間,也是一樣。

例如他電機電子工程系有一位系主任 Professor King,退休後住在加拿大,應該是香港人,而他們之間只說英文。另一位做過系主任的陳清泉教授是中國大陸學者,這裏曾經介紹過,他們相互溝通也是用英文。父親還有一位同事 Mr. Newland,顧名思義真的來自紐西蘭,相互溝通自然更是用英文。

不久前在台灣,遇到另一位父親的港大舊同事。他是台灣教授,也曾經做過電機電子工程系主任,後來出任過港大副校長,名叫 Professor Felix Wu,記得小時候在那些教職員家屬聖誕聯歡會見過。父親和他重逢,也是說英文,然後因為他太太在場,才逐步變成國語。我覺得這種語言混用背後反映的身份認同很有趣,和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多少有一定關係。

吳教授是美籍華人,二十年前從加州柏克萊大學來到港大,而加州是美國民主黨大本營,他的價值觀也非常民主黨。雖然是理工科教授,但那一代學者普遍的人文素養、國際視野都很好,進出東西方、遊走兩岸三地,大概沒有想過晚年會重遇「新冷戰」格局。

我的父親大概也沒有想過。

從吳教授得知,另一位他們的同事倪教授今年剛不幸病逝。倪教授是大陸女學者,文革期間曾被下放牛棚,為人非常熱心,要不是下放期間搞壞了身體,大概不會這麼早就離開。雖然背景非常不同,但當時兩岸三地學者在港大的相處,似乎非常融洽。

這又令我想起今年年初,這裏也曾經介紹過的另一位父親舊同事、我們家庭曾經來往頗多的陳教授,在昏迷十年後病逝。去年談及他時,他的一位親戚聯絡上我,我才得知他們一家的近況:他家人也難免對香港社會事件有截然不同的意見,太太是女強人、很藍,兒子是專業人士則相反,這也是不少香港家庭的共同結構。

陳教授夫人有一位密友林夫人,也是公關界女強人,曾是港鐵高層,我曾在她管理的另一公營機構當暑期工。世界從來很小,林夫人的丈夫是香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教授,我在中大管理全球政治經濟碩士課程期間,每年都請他授課講述中國政治經濟。《港區國安法》後他身在海外,依然為美國右翼反共智庫 Jamestown Foundation 定期撰文;我不具體知道林夫人的政治取向,感覺應該和丈夫頗為不同。

大時代,身邊親友隨便遇到的,背後都有很多足以反映時代的故事。為甚麼這系列不斷有題材,正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多麼厲害、或多麼平庸,都很公平,都不能逃離這個大時代。

▶️ 港大副校長任命爭議:甚麼是nomenklatura appoint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RgErGYkK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