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同時,其實印度也在推動「印度版一帶一路」。他們的「一帶」是甚麼?「一路」又是甚麼?

早在 1990年,當時的印度總理拉奧(P. V. Narasimha Rao)推出「東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這可以看作是印度的「一帶」。政策主張對外經濟重心放在東南亞,開拓當地市場,例如與緬甸軍政府訂立貿易、投資協議,換取國有企業進入緬甸市場、承包基建,同樣模式也被應用在越南、柬埔寨等國。而對泰國、新加坡等經濟發展較好的新興經濟體,印度就與之簽訂自貿協定。

2003年,印度與東盟就建立自由貿易區達成框架協議,最終在2009年建立「印度──東盟自貿區」。然後印度把目光投向東亞,如台灣、日本、南韓等都是目標。印度又加入了不少亞太合作機制,如東盟區域論壇、東亞峰會等,力爭在區域治理上,與中國處於同一水平。

莫迪上台後,將「東向政策」 升格為「東向行動」(Act East Policy),更注重戰略合作,特別是推出與中國相似的促進區域聯通計劃,以長期合作的緬甸、泰國為跳板,以期和東盟「互聯互通」(這正是「一帶一路」術語)。日本與印度的經貿戰略互動尤其頻繁,雙方不僅堅定支持「自由主義地區秩序」,還簽訂了民用核技術、高鐵、工業園等協議,在軍事演習、防務上都有定期交流。

中國正式推出「一帶一路」後,印度和日本密謀反制,也有了「西進政策」,這可以看作印度的「一路」。

2016年,印度和日本推出以聯通「日本-印度洋-非洲」航線為藍圖的「Partnership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這是源自日本安倍晉三政府提出的方案,目標是加強亞洲基礎建設、「互聯互通」,以亞洲開發銀行為工具,呼籲成員國加強對亞開行的基建項目投入。2016年末,印度總理莫迪訪日,與安倍就這一構想磋商,提出以高質量和民主的治理,推動日本至非洲的沿岸基建互通計劃。

在這個構想中,「民主理念」、「高質量治理」被作為品牌推廣,明顯是針對中國「一帶一路」缺乏價值觀外交、管理質素備受批評等弱點對症下藥。印度和日本又倡議「亞非自由走廊」,明顯要以「自由」為幌子,在「西進政策」上與中國打對台。目前「走廊」的項目,包括伊朗查巴哈港(Chabahar)、斯里蘭卡春可馬里港(Trincomalee)、泰緬邊界土瓦深海港(Daweideep)、以及東非一系列港口等,和中國的「一帶一路」短兵相接。

印度「東進」「西進」的背後,指導思想是一個「反圍堵」戰略,假定「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單邊主義,目標是聯合印度鄰國包圍印度,讓印度經濟不能走出區外。例如「一帶一路」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喀什米爾,印度視之為巴基斯坦的陰謀;中國在印度洋沿岸港口大興土木,也被印度視為威脅自身的「珍珠鏈」。

印度表示「區域聯通項目應當基於各方對國際準則、法治、開放、公平等理念的共識」,又指相關項目必須尊重有關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稱期待與中國就上述方面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解讀外交語言,其實就是說,中國不應以本傷人,暗示各國不要放棄意識形態,因為這方面印度和日本可以協助完善制度,以彌補資金的不足。其實兩國加在一起,資金也頗為可觀,並非不能競爭。對這些國家而言,有不同選擇,自然可以待價而沽了。

▶️ 大師班導讀:資深印度記者、《殺死民主:印度通往獨裁之路》作者 Debasish Roy Chowdhu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BAYzYmxQg

*改編自沈旭暉《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