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天龍八部》是我翻看得最多的一部金庸小說。如果我是金庸,在最後一次修訂全部著作的過程中,應該只會挑選一部最可能流傳千古的代表作重點修訂,類似《碧血劍》那類就不如直接放棄。而這本重點作品,必然是《天龍八部》。

記得第一次讀金庸小說時,最 impressed 的是《笑傲江湖》,覺得內裏的人性變化刻劃得很出色;然後覺得《鹿鼎記》充滿政治諷刺,也非常適合香港人閱讀,彷彿代表了香港人的根本特性。但翻看下去,覺得《笑傲江湖》的岳不群、左冷禪等的個性,還是不免略為臉譜化,不容易代入他們面對的掙扎;《鹿鼎記》的人設就像浮世繪,筆鋒已經類似諷世小說,令很多人物都面目模糊。

《天龍八部》就不一樣,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冤情、自己的宿命,而且還有自己的「karma」。金庸開宗明義讓角色對照佛家的「天龍八部」神話生物,已經說明他要說人性的故事。所以小說入面的大反派,都有可愛、可憐之處,或難言之隱;而小說的英雄人物,也都多少做過虧心事,或有自己難以自拔的業障。

然而這部小說因為結構太宏大,根本不可能在報章連載的時候做到滴水不漏,無論是人物性格刻劃、還是武功描寫,都有不少前後矛盾之處。正因為小說以人性為主旨,比其他作品更需要認真完善,其實金庸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在第三版(最後一版)的修訂,放在《天龍八部》的改寫、增寫內容最多。

問題是就算是這個終極本,都依然有不少從舊版未能改變的痕跡。唯有閱讀每一個版本,才能明白每個角色、每段經歷經過了怎樣的修改,與及單看新版有點莫名其妙之處。現在網絡上難得有第一版(《明報》連載版)的《天龍八部》流傳,很方便我們考據。

這裏先舉兩個例子。

在原版,姑蘇慕容的勢力比新版還要龐大得多,版圖內的武林高手也更厲害。因為原版的王夫人,不是慕容復的舅媽,而是慕容家的直系女子,本身武功是慕容博的超一流級別,而女兒王語嫣也是武林高手,武功比慕容復更高。慕容家男性一支要光復大燕,女性一支卻要開宗立派稱霸武林,兩條路線有本質上的矛盾,於是世人談起慕容世家,就有了很相反的評價。這其實是很精彩的張力,不知為什麼在第二版開始,就完全刪除了這條線。王夫人被貶為一個段正淳普通情婦,王語嫣更完全不懂武功、純粹死背武學經書,然後將整個武林世界的野心都以「光復大燕」涵蓋,這對「光復夢」的處理,就比從前平面了,而且也令不少情節不能合理化。

另一個第一版後被完全改變的設定,就是本來「四大惡人」的武功屬於全書最頂尖之列,而頂尖高手就是「三善四惡」,只是後來出場的高手越來越多,才再也沒有這說法流傳。換句話說,「四大惡人」的重要性在改版被一貶再貶,甚至連「岳老三」的真名也不再被提及,但卻保留了他們應有的氣場,這就顯得很comical。

這幾天會談談幾個《天龍八部》可以更立體處理的角色,因為在今天香港人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影子。

▶️ 鄧炯榕:大時代重讀《笑傲江湖》・對號入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CAbdrjTE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