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為了讓「中曲西詞」系統性傳播到世界各地,潘迪華姐姐有一張名叫《Oriental Pearls》的大碟,正是當時西方世界通過音樂認識香港這個「東方之珠:亞洲國際都會」的寫照。她的名曲除了中英對照的《The Ding Dong Song》,還有法文的《J-Attendrai》、日文的《Cho Cho San》、馬來文的《Puleu Bali》、菲律賓 Tagalog 文的《Planting Rice》、西班牙文的《Magical Luna》、希伯萊文的《Hava Naglia》...... 等,多才多藝得非常誇張。

對西方人而言,究竟會怎樣接收潘迪華的「中曲西詞」?

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她翻唱周璇的經典名作《四季歌》,用英文介紹歌詞春夏秋冬的意象,每一段國語歌詞之前,就用英文介紹一個季節,非常有心思,也豐富了原作對「四季」語帶相關的含義。我不知道會不會有西方人聽了,真的走去學中文歌詞的意思,但就算單是聽英文導讀旁白,已經足以感受一切。這種東西夾雜的魅力,香港人大概比上海人更熟悉,根本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潘迪華有另一首歌名叫《Nee Nee Wo Wo》,也就是《你你我我》,開場白就是用英文介紹中文的「You」就是「Nee」、「I」就是「Wo」,歌詞非常洗腦:

「In Chinese, Wor, Which Means I,
You, We Say Nee」
Nee Nee Nee Nee Nee Nee Nee Nee Wonderful,
Wor Wor Wor Wor Wor Wor Wor Wor, I Love You....... 

這首歌的風格和歌詞,似乎有點像也是來自上海的歌后張露(藝人杜德偉的母親)的首本名曲《你真美麗》:

你你你你你你你你真美麗,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太歡喜........ 

相信聽過一次的外國人,就會知道什麼是「Nee Nee Wo Wo」,最適合那種需要簡單訊息的美國遠東「兵哥」。她演唱時怎樣和外國聽眾互動,大概可以想像一二。

香港有一些對語文很認真、執著的長輩,很反對說話時中英夾雜,認為這是香港人的壞習慣、不得體,或起碼難登大雅之堂,其中一位自然是多次「嚴斥」我這習慣的卿姐劉慧卿。我是很尊敬卿姐的,她這觀點自然也是 not alone,但我對她這方面的 persistence 始終不能認同,因為不少現代語言、文字,都是這樣自我改良、fusion,去產生新的生命力的。文字不是static、而是「活在真實中」的,中英夾雜不單是使用了兩種語言,其實也是創造了全新的、屬於香港人的文字使用習慣。

潘迪華姐姐這方面真的是開風氣之先,可以想像她在過程中遇到過多少「樂壇卿姐」,受過多少冷眼。

現在回看,可以肯定潘迪華姐姐有意識地希望弘揚「中曲西詞」這種音樂體系,她回答我的問題時自言「我努力培育『中曲西詞』十幾年,灌錄黑膠大碟也有二十首」。但經過這麼多年,似乎並未達到她心目中的效果,她坦言「可惜,未能把它發揚光大。」

其實,她的播種在幾十年之後終於有了回報,新一代的香港音樂人都是這樣fusion長大的,這類音樂也以其他形式改頭換面地登場,就算是 rap music,也可以考證出潘迪華當年「中曲西詞」的影子。不過若不是她親自解說,大概我們都不會知道這種風格原來可以追溯至遠東美軍、甚至舊上海。香港確是一本很深的書,絕無虛言。

▶️ 從嘉道理家族,閱讀香港⏤上海大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bdYr4SEA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