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昨天談及,《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即2020年7月1日之後的三年內,香港機場的出境淨人口數字,根據梁啟智博士按官方數字的統計整理,高達50多萬人。這個數字已經非常誇張,其實還不是因為近年香港淪陷而離港的總人數,因為還需要逐一計算以下內容:

1. 首先,自然是從機場入境移入香港的新移民,他們來了香港之後就是定居,所以已經抵銷了部份移出人口的數字。國安法生效之後,香港中門大開,150個每日單程證配額(每年總數近6萬人)之外,專業移民的、所謂高端專才的、各種技術勞工的新移民(絕大多數自然來自中國大陸,2019年前已經每年近3萬),多不勝數。保守估計,加在一起,總數每年8-10萬,三年中位數就是27萬。

這裏自然不會全都是機場入境(讀者提醒單程證入境都是通過羅湖、但如果陸路回鄉再飛回香港就會扣減在淨值);不過同時要計算的是,機場入境還會包括非正式申請移民的長期居留,例如近年大量湧入的中國大陸留學生(2021年的官方數字有3萬人)、近年政府推廣的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內部調配和掛職、來到香港後才與香港人結婚的依親居留之類,與及其他外勞。這些數字有多少,則尚待釐清。

2. 從機場出境、又再回來的香港人,很多都是到海外和親人「半長住」的一群,例如每年在英國住6個月之類。值得注意的是,自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和主要消費,起碼已經有一半離開了香港。而這些人的數字,就沒有涵蓋在上述統計之內。而且還有一些申請了BNO5+1、或其他入籍海外方式的香港人,無論是依親團聚還是投資移民,也是計算好時間,每年只在海外住半年多一點,根據「新香港」政府自己的定義,同樣算是已經「回流」,這自然與事實不符。這一類的總數有多少,就更難計算。

3. 不能排除香港人也有少部份會通過海路永久離港,例如以郵輪作為自己離開香港的farewell trip。

4. 乘坐飛機離港的,因為種種原因(例如價格便宜或先探望中國大陸親友),也會有一些選擇先從陸路過關,使用深圳或廣州機場離境,他們統計上就不是從香港機場離境。

5. 至於陸路離港的可能性,也會有香港人通過羅湖口岸移居中國大陸,剔除意識形態傾向,這些也是離開香港的人口和勞動力。目前總共也有數十萬港人住在中國大陸,至於每年「移民」北上多少,則未有數據,可自行推論。

6. 雖然《港區國安法》在2020年7月1日才生效,但2019年開始,已經不斷有香港人見勢頭不對,爭相移民。根據上述數字,如果再往前多推一年,即「反送中」運動爆發後,大概還要加上好幾萬至十萬人。

7. 這個數字,又要加上少量以「非常渠道」離開香港的人,自然不會反映在統計數字上。

8. 有些2019/2020年前離港的香港人,本來是打算回去的,但看見香港形勢劇變,就改變主意,選擇長流海外,這些包括了留學生,也包括了本來打算回流的人。這些數字出現在之前,如果又要算上,就要再加上這一筆。

換句話說,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之後,長期離開香港的總人口,大概已經有100萬,佔香港總人口的1/7。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的中學同班同學,如果一班40人走了5、6個,大概就是這樣的比例。

這個驚人比例,通常只會出現在戰亂地方,例如烏克蘭開戰後,就有好幾百萬人流亡海外成為難民,而烏克蘭總人口畢竟有四千多萬。香港也有這樣的比例,自然很不尋常,已經超越了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

記得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前後,我曾推算過未來的「海外香港」人口會有200萬,粗略計算,就是100萬昔日的移民,和100萬這一波移民和後代。但本來的預期,是十年之後。想不到現在已經「達標」,還未計算這一波離散港人在海外出生的下一代。

如果「新香港」政府還要自欺欺人,又欺得了誰?

▶️ 錢志健:為甚麼《港區國安法》踏入第三年,香港人移民潮還未終止?(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glpxkmt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