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人在網絡時代,習慣了甚麼都是非黑即白的思維,也以非黑即白的思維閱讀新聞,期望一切都可以簡單做判斷。因此,不少人每次看見其他國家對華政策出現反覆,就會很快得出結論,覺得自己被「出賣」。但其實,就算在已經非常非黑即白的舊冷戰時代,也是一場非常漫長的大消耗戰,國與國之間、獨裁國家內部,也充滿「鬥而不破」的例子,只不過這種操作昔日我們沒有在意罷了。

近日在前共產國家保加利亞,聯想到幾個案例的觀察,希望對什麼是「鬥而不破」、「持久戰」,帶來一定啟發。

話說在鐵幕時代,保加利亞共黨有一個獨裁管治了35年的獨裁者日夫科夫(Todor Zhivkov),和羅馬尼亞暴君壽西斯古大致同期,而在位時間更長。期間他的政權鼓吹人民互相監控的白色恐怖、嚴禁言論自由、公然打壓人權,之類,自然不在話下。保加利亞人當時有一句名言:沙子也會舉報,可見這種體制的無孔不入。

但與此同時,日夫科夫相對能夠容忍精英知識份子的嘲諷,只要這些知識份子願意在體制內說話,就將他們當作「忠誠反對派」。這是他特別有胸襟?自然不是。具體操作是用公帑成立有官方認受的作家聯會,只要是會員,就會得到種種特權,包括金錢、也包括可以相對暢所欲言去拿「光環」,前提是說完不要有行動,就大體可以相安無事。至於拒絕的,除了失去一切特權,還要面對種種迫害,任君選擇。

在這種體制,保加利亞絕大多數「留下來的文人」都選擇加入這個聯會,一方面可以成為權貴(畢竟文人很需要認受、也不容易有其他謀生之道),另一方面由於得到有限度的小罵大幫忙空間,在民間也可以保持一定光環。

日夫科夫這一著,令保加利亞遠望沒有那麼鐵板一塊,加上日夫科夫的女兒也偏愛先鋒藝術,變相保護了不少文化人,在小圈子的聲望甚好,令「留下來的人」容易相信自己也是做實事。但這些空間並非結構性的,對一般人來說毫無影響,很可能普通人說「錯」一兩句話就被抓去檢舉、改造,反而那些作家精英有時候說得「盡」很多,卻可以全身而退。

雖然保加利亞是華約集團中對蘇聯最忠誠的衛星國,日夫科夫甚至曾經兩次表態,主動要求加入蘇聯、成為第16個加盟共和國,但這位獨裁者也一直希望和西方保持對話關係,甚至開放了國內工廠,製造西方「萬惡資本主義」的可口可樂,也迎接了不少歐美遊客。保加利亞也善用了聯合國會員國身份和兒童、和平等「普世價值」主題,主辦過不少國際和平活動,西方國家都會賞臉出席,令即使是流亡海外的保加利亞人,也明白西方不希望和鐵幕完全脫鉤。

溫故知新,「新香港」獨裁政權的行為,極偶爾又會故意顯得「正常」,對個別人士偶爾又會故意鬆開一寸空隙,這都是獨裁者「鬥而不破」的初階入門。昔日香港人對冷戰怎樣操作,其實理解極少,如果以為是簡簡單單的「光明與黑暗決戰」,「光明」和「黑暗」又怎會共存了好幾十年呢。

▶️ 前青衣區議員郭子健:為甚麼忽然在蘇格蘭被「新港府」通緝?(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T8Gvfgm-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