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目前已經成為中國一部份的澳門雖然沒有特別密集的印度人社區,但推算澳門現時人口約8,000-9,000的「土生葡人」(即葡萄牙人與亞洲人通婚後,在澳門所生的混血後代)當中,大部份都和果阿有淵源,相信不少都具有印度血統。

這種「推算」,是有一定根據的:據歷史研究網站「Far East Currents」上,由「葡人與澳門人研究項目」總監、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Roy Eric Xavier所著的文章考證,16世紀時,在果阿的葡萄牙人後裔已達一萬人。由於商路連繫,果阿葡裔種群與印度、馬來亞和斯里蘭卡語言文化圈產生混雜效應,形成一種名為「Maquista」的混成語言(creole language)。這語言與澳門葡語之間,有不少相通之處,基本上就是土生葡語的原型。

今天土生葡人僅佔澳門人口的大約1.6%左右,而且在主權移交二十多年後,年輕一代保留固有文化之餘,也更多地融入澳門華人社會,土生葡人的獨特性和影響力,自然備受挑戰。但他們多元的文化根源,卻又逐漸成為澳門的歷史文化軟實力標記。

例如主權移交以後,先後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土生土語(Patua)話劇、和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均令澳門土生葡人找回自己的身分認同。澳門土生葡人的傳統文化,是殖民時代混雜文化的產物,雖非純然來自印度,但確實滲入了好些果阿特色。

時至今日,在澳門加強與印度、東南亞以至國際連結時,土生葡人仍能發揮一定作用,加上過去十年有了主辦寶萊塢的經驗,就更能事半功倍。

相較下,香港電影業自然遠較澳門成熟,自1960年代的粵語片到後來的港產片,直至2000年代初衰落之前,一直是香港文化值得驕傲的象徵之一;而香港和英屬印度的淵源,也比殖民時代後期的澳門和印度更深。然而,號稱「東方荷李活」的香港影業,似乎從來沒有想過爭取舉辦寶萊塢 IIFA Awards一類國際電影盛事。畢竟香港的視野,始終停留在「紐倫港」之夢,很多人依然看不起印度。

但可惜,真正能和香港對口的,已換成另一批城市;現在印度已經是英聯邦領袖,連英國也不大看得起,更不用說「新香港」了。

▶️ 馭風聯合創辦人及投資總監馮宏遠:印度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股市、工業、零售、網絡經濟,會逐步取代中國優勢嗎?(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YakIkKcng

*改編自沈旭暉曾發表於《亞洲週刊》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