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家書大長篇】煮飯、洗碗的權力解構 (Patreon)
Content
網友覺得昨日的分享言猶未盡。又不妨再以權力關係解構一個故事,涉及家中兩個「家際關係」結構:煮飯和洗碗。
母親退休後,最大自我賦予的存在價值就是照料家人;當然,這和家人是否真的需要被照料,自然是兩件獨立的事,兩個independent variables。同一屋簷下,雖然有傭人姐姐,但她有時會堅持煮飯。其實她昔日很少煮飯,也不太喜歡,但這可以賦予她此刻的滿足感和存在價值。
太太覺得這樣食母親煮的飯,很有壓力,但又難以明言。於是將焦點轉移到另一個不完全有太高 correlation 的 variable:洗碗。通常都是傭人負責洗碗,但傭人每週休息一天,如果母親當天煮飯,洗碗的就通常是太太。而自然沒有人特別喜歡洗碗。
技術上,母親雖然如非必要不會自己洗碗,但也沒有必不可洗的規定,只是覺得就算簡單清洗一下,然後等一天傭人回來再deep clean,也無不可。太太則嘗試原則性堅持,等一天就會滋生蚊蟲,堅持必須當晚清洗。而如果最後洗碗的是她,就會覺得是被委屈做了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感到主權被侵犯。
因為這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太太逐漸衍生出一個自己指定的家規,也就是傭人放假的日子必須外出食飯或叫外賣。但由於傭人放假的日子往往是朋友最容易約的日子,我總是在那天請朋友回家吃飯。母親平日沒有多少朋友,知道有朋友來家就會十分開心,自動自覺加料。然後,整個cycle就會不斷重複。
閱讀理解:以上反映了哪些權力結構?
母親以長輩身份的「輩份權力」,迂迴令媳婦洗碗;太太以一家之主的「議題設定權」,定義「必須當晚洗碗」這其實並非社會共識、從來都有不同意見各自表述的「科學根據」;再以這個自我建構的規範,嘗試進一步延伸權力至「假日煮飯權」,而這是權力的僭建。
但真正的權力,應該在於隱藏角色。
誰令傭人出現?如果沒有傭人,天天都會有「洗碗問題」,將問題大幅壓縮到可控的每週一次,依靠的是資源製造者的能力,這是 hard power。誰令朋友出現滿足人的空虛寂寞感?自然是社會資源掌握者的能力,這是 soft power。誰令家庭規矩有效運作?似乎也是同一人。
結論:一方面,必須推翻「必須當晚洗碗」的科學根據,去釋放「煮飯權」,令這還原為個人意見;而任何人要落實個人意見,自然應該付出自己的資源,而不是動用共同資源;另一方面,也必須壓制「必須後輩洗碗」的規範(norms),去避免情感勒索;而使用的槓桿,就是上述行使中的軟硬實力。
▶️ 攝影師謝至德:台灣露營車內衣食住行,尋找第二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Tr5H8As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