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和來到台灣的中學舊同學聚舊。得知中三時的班主任現在還未退休,還在教書,不過當年青春少艾,現在自然已經是資深教員。記得她當年教中文和「EPA」,後來聽說有了通識科之後就教通識,現在卻變成要教公社科了。

由港英時代的EPA,到特區時代的通識教育,到「新香港」的國民教育,內容不但完全不同,就連背後的邏輯、理念、意識形態、課程設計也南轅北轍。同一個人可以怎樣教,才算是「專業」?

不知道多少朋友還知道甚麼是「EPA」。還記得EPA是「Economics and Public Affairs」,今天看來,入面的課程設計頗為奇怪、沒有連貫性,但基本上,就是社會科學的通識入門。

我很記得EPA課程會教香港政府結構,例如港督的權力,行政局、立法局、市政局、區議會之類。當時還有一個很深印象的名詞叫「OMELCO」:Office of the Members of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Council,行政立法兩局議員辦事處,部份也承擔了傳統社會的「上訪」角色。直到彭定康上台,推行行政局、立法局徹底分家,OMELCO就壽終正寢。

換句話說,當時的教科書只有OMELCO,而沒有彭定康方案,因為彭定康才剛剛來到香港,教科書卻已經用了好幾年。這位老師在課堂上卻就地取材,改教彭定康方案,講述怎樣行政、立法分家,立法局怎樣引入更多民選席位和擴大民主化,和港英初年有何不同等等。

現在回想,啟蒙確是非常重要。

我又記得,在1995年的末代立法局選舉,學校公民教育組舉辦了一個比賽,要估計全部當選議員名單,結果我是得了獎。那時候覺得平平無奇的事,現在回看,是多麼超現實,多麼匪夷所思。

同一位老師,看見現在的「新香港」「公社科」教材,究竟可以怎樣教?怎樣由當年的OMELCO,講到通識年代的立法會民主化方案,再介紹現在的「完善議會」?任何正常人,都會知道是甚麼回事,但要親口講解?真的不敢想像。

當然,就算有機會再和她見面,也不會問。

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晰的:當年的EPA屬於未來式,很多to be continued的憧憬;現在的公社科卻已經是done deal,沒有人期望未來再有改變。那些東西和北韓主體思想一樣,相信也得讀、不相信也得讀,就連「上課」的定義也被徹底改變。

希望這位老師能夠無風無浪,安然退休。

▶️ 「莫須有」:岳飛違反《南宋國安法》,愛國學校可以點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bk_w8iptY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