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日前訪問了美國華盛頓一群ABC家長成立的「粵語文化學校」,反應很熱烈,大概是看到了一個未來的可能。

但香港人要立足世界、保存廣東話,背後也有一個微妙的心態轉變問題:大家準備好接受廣東話的各種各樣口音沒有?「新香港」牆內,CCTVB曾志偉先生那種以不純正廣東話來催谷老人收視的節目,還可以生存多久?

事實上,大概在六七暴動之前,香港流傳著各種方言,上海話、潮州話、福建話、客家話等等的普及程度雖然不及廣東話,但也被不少新移民使用,而他們的廣東話自然也夾雜非常明顯的口音。

一個重要轉捩點是無線電視廣播啟播,廣東話成為電視台中文台劃一使用的語言;另一個轉捩點是六年免費義務教育開始,學校最常使用的語言同樣是廣東話。慢慢下來,在香港使用不純正廣東話,往往會成為被嘲笑的對象,這在八、九十年代的電視和電影尤其普遍,在學校更是如此。不過延續到2023年,還要靠「金剛式廣東話」招徠觀眾,就是另一回事。

一個相反發展方向是英國的英文。昔日英國人對自己的英文口音很有堅持,就算是碰見使用美式英文口音,背後也會恥笑,更不用說各種新移民的口音和pidgin English。直到近年政治正確風氣盛行,如果以口音進行歧視,隨時變成「違法」行為,無論英國人心中怎樣想,已經很少表露出來。早前有擔任女王侍從多年的英國女貴族問有口音、深膚色的新移民後裔從哪裏來(「where you "really" come from」),就掀起牽然大波,最終要辭職收場。

政治正確過了火,從來會出現大量問題;但對英文而言,卻是提高了它的包容性和生命力。畢竟新移民說英文時,不用太擔心面對面的直接嘲笑,對融入社區而言,非常重要。由於習慣了各種各樣的口音,英國人的世界觀也比從前更國際,就算是最地道的英國人,要同時清晰明白蘇格蘭口音、愛爾蘭口音、印度口音的英文,都不容易,也就不會再想像自己是世界中心,被其他人圍繞運作。

但在大中華地區,卻是朝向大一統、打壓一切地域差異的方向發展。中國昔日五湖四海的方言並存,中國近代、乃至中共建政的領袖們,就沒有多少個可以講純正國語/普通話。例如孫中山、汪精衛等基本上以廣東話為母語,蔣介石有非常強的寧波腔,毛澤東有非常強的湖南腔,鄧小平有非常強的四川腔...... 假如他們之間要開會,很可能需要翻譯。然而到了習近平時代,一切只容許千面一人,去建立複製人的美麗新世界。這種規範化,就算不談政治,也很不利文化繼續自然發展。

這種思維,其實和民主不民主也沒有多大關係。台灣對待語言文化的態度,自然遠比中國大陸包容,但同時對甚麼是正宗台灣腔,也有非常堅定的理解。在台灣街上只要遇到其他腔調,司機也好、售貨員也好,都會立刻問「你從哪裏來」,雖然完全沒有惡意,卻也反映台灣人沒有期望其他人會用他們的「國語」。同一原因,如果在台灣說出非常流利的英語,同一個「你從哪裏來」的問題,又會出現。

說了那麼多,重點是隨著香港人四散全球、牆內政權逐步以普通話取代廣東話,要捍衛廣東話已經非常困難。要世界各地的人學習廣東話,走習近平式規範化路線很容易跌入死胡同,失去廣東話在香港過去幾十年作為「大熔爐」融化不同文化的能力。如果各地的ABC、BBC、CBC可以充實廣東話的詞彙和內涵,這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語言。至於他們的發音、用字、多語言夾雜和表達方式,如果和香港人從前習慣的規範不盡相同,應該是好事、而不是可惜。這樣想,很多事情可以豁然開朗。

▶️ 華盛頓「粵語文化學校」創辦人 Peggy、校長 Jenny:為甚麼第二代、第三代ABC也要學廣東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J6d4LHmq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