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近來遇見不少三年以上沒有見過面的朋友。換句話說,離開香港,已經差不多三年。

有朋友苦笑說,《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後,轉眼間,就快三年零八個月,「滿日」會是2024年3月1日。昔日長輩口中經常談及日本佔領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明顯那是他們的終生烙印,對香港也造成大量不能逆轉的影響。但其實真正的苦難時間並不算無限長,如果2024年3月1日之後,「新香港」還是繼續下去(也看不見任何理由那一刻會改變),這一代人經歷的淪陷歲月,已經超越古人。

更諷刺的是日本人的管治雖然殘暴,但起碼沒有意願改變香港社會的基本運作。日本對香港的興趣,其實早在明治維新之前已經開始,一直知道香港的中介角色、自由港政策,在《英日同盟》期間,幾乎享有「共治」香港的地位。所以他們取代英國管治香港的手法,其實是有一定連貫性的。

日本人並沒有將香港和其他佔領區合併,依然希望香港扮演獨特角色,而且也通過東華三院等,維持基本社會福利和教育。幾乎整個香港精英階層,都被日方全盤吸納,最受影響的是被逼「返鄉」的人口,至於「留下來的人」自然和今日一樣,也要忍氣吞聲、遇見皇軍要敬禮。不過日本人並沒有魄力和能力,將管治延伸到香港每一個社區最枝節的末梢,而從歷史照片可見,當時的新界人反而過得比較怡然自得,並沒有多少人干涉他們的私人空間。

相信沒有多少人會認為日本管治香港是一件「好事」。但從大歷史角度看,這三年零八個月的出現,卻又根本改變了香港發展的不少面向。例如身份證就是日治時代開始的,而日本令一半人口返鄉,卻也令「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開始出現。又像日本宣傳的「大東亞共榮圈」也有其香港支持者,令被囚禁在集中營的港督楊慕琦意識到如果英屬香港有機會光復,就要加速推行民主化,這才是著名的「楊慕琦方案」的起源。

由於日本沒有破壞香港的基本社會政經結構,也肯定香港的地緣政治角色,香港人在戰後很快就恢復元氣。而那些下海和日本人合作的「漢奸」們(其實社會賢達只要留下來就人人有份),也很少做出太出格的行為,一般都是敷衍過去,並沒有引起太多民間仇恨,反而一般人都會諒解。所以到了打完仗之後,他們又幾乎集體被回來的港英政府重新重用。少數例外是對支持日本表現得最積極的高等華人議員羅旭龢,戰後他被放入黑名單、永不錄用。但用今日的「新香港」標準,任何一枚「完善議會」「議員」的表現,都已經遠比他不堪。

連日本人的三年零八個月,也中斷不了香港的氣運,這次的「三年零八個月+」,又會如何呢?討論到此,久違的朋友自然沒有答案,只有百般滋味在心頭。

▶️ 錢志健:為甚麼《港區國安法》踏入第三年,香港人移民潮還未終止?(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glpxkmt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