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久前,久違的梁文道在一個中國大陸節目訪問了兩位中國學者,討論「逆全球化」、東西方文明沖突、中美關係,而這兩人都是廣義的中國自由派,觀點值得一定關注。其中一位施展教授是外交學院的國際關係學者,我們也曾介紹過他對香港價值的觀點,他剛離開外交學院,到上海外國語大學任教。另一位張新剛是歷史學者,現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他們認為,「現代化」的定義主要指近代產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精神、工業化拓展到全球,包括了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法律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標準工業化、思想作品多元自由化、生活文化領域的個人化、宗教色彩褪去的世俗化等,暗示中國完全符合現代化需求。但當中不同的層面在向全球擴散時,遇到的反應並不一樣,例如學術知識 (包括醫學等的各種科學) 在不同國度都沒遇到甚麼阻力,但當某種生活文化、法律和政治在全球推廣時,就會出現很多沖突,例如即使大多數人認為宗教在現今社會已退場,再沒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世俗化在全球散播時,亦不斷出現非常強烈的反應。

所以他們認為全球化必然會帶來文明、文化衝突,而且這種衝突不應該被過度簡化為文化成因,而應該歸納以下幾個特質:

1. 不同文明體因為構建過程不同,對「現代化」的理解就不同,進程也就不同。

2. 工業化令社會生活、價值、被重新定義,甚麼事可以接受,甚麼事不被接受,都被重新定義,從而成為現代化的誘因,並造成「傳統」與「現在」之間的沖突。

3. 「西方」的現代化以西歐文明為基礎,以英國為先,然後法國、德國等等,捲起全球的現代化潮流,各國爭相加入並互相競爭。越是後來的國家因擔心落後於人會吃虧,就會更趨急進,造成的沖突就會愈多,這是「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沖突根源,不完全是因為文化因素。

4.「西方」的現代化屬於自主性、自然發生的進程,節奏可控;「非西方」是被動地被捲入由「西方」帶動的現代化衝擊,是雙重挑戰,所以更為被動,挑戰也更激烈。

5. 全球化在某程度上亦造成身份危機,例如現代化令人拋棄傳統,使不同國度的人頻繁來往,文化交融,當人人都是世界公民時,「我」究竟是哪個國家的人,有時候就不容易釐清。

在這樣的前提下,這些中國自由派學者認為真正要出現「逆全球化」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國際關係面對的挑戰並非逆全球化,而是全球化時代出現前所未有的「內部雙元體系」的挑戰。昔日冷戰的二元對立,並沒有全球化的其他特徵;而九十年代的全球化,卻沒有雙元體系存在。那未來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 蕭少滔:法國經濟沒有中國,真的只有死路一條嗎?(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gePAmJMzE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