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上週訪問了《燈火闌珊》的監製陳心遙和導演曾憲寧。大概十年前就訪問過陳心遙,當時出道不久的他反而沒有多大壓力,但這次他對《燈火闌珊》的票房非常悲觀,香港放映後果然票房平平,大概很快就落畫。然後,看見他以下一段說話,令我思考了很久:

//圈內有朋友對影評又愛又恨,唔係話唔可以負評。我上星期去謝票,幾乎每一場我都話,你鍾意唔鍾意部戲都歡迎你上網寫,部戲出得就自然要接受批評。但請各位諗一諗,當你開畫前出盡力去插一部戲嘅時候,係真係會影響關鍵頭四日嘅入場意欲的(我真心唔理解有網上影評喺我開畫日,周末前夕,喪插之餘仲要出錢Boost Post係咩意圖),可能係懷住「為大家荷包慳番100蚊」嘅救國救民心態去呼籲網民「睇路」、「唔好中伏」啦。//

我讀過一篇朋友的影評,批評《燈火闌珊》劇情犯駁,以為他是說那一篇,後來才知道,還有另一篇更狠的直線抽擊。

我不是影評人。不過自從二十年前,寫了第一篇從電影看國際關係的文章,就寫過好幾百部電影,也涉及一些港產片。既然不是讀電影出身,自然不會(不懂)評論劇情如何、技巧如何,基本上只是借題發揮講國際關係。由於對電影人畜無害,又有一些宣傳效益,而且會顯得電影更有深度,電影公司一般都歡迎這類評論,對跟進問題也很配合。

自己很少批評電影的另一個原因,除了性格上與人為善,也真心明白小本經營的電影很不容易。尤其是近年香港的本土製作,單是不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放棄合拍片資源,已經非常困難,而要以香港+全球零星票房去平衡預算,從不容易。願意這樣做的原因,很少沒有香港情懷在內,而客觀效果,又必然可以保育一些歷史的見證。它們不像合拍片有龐大資源可以燃燒,值得去被揭露種種問題(例如如何暗中洗腦);但大談小本香港本土製作電影的局限,結構上,卻是令前者受惠。

這並不應該。

如果真的看了超級爛片,會不會直言?

如果不是香港本土製作,一定會。例如早前看過的特級垃圾中港合拍偽江湖片《邊緣行者》。這類電影本質上就是以本傷人、刻意改寫歷史、扭曲現實、摧毀香港文化的邪惡作品,自然值得提醒「睇路」。它們的金主也不會在乎,反而可以向金主之上的「initiators」交功課。

但如果是本土製作,我會選擇以寬鬆的角度,先尋找它的誠意。例如《燈火闌珊》這類電影,明顯不是劇情片,我只是當作意識流,如果有一兩個鏡頭、一兩句對白可以觸動自己,再聯想到其他大picture,已經很難得。而這類學院派出身拍攝的電影,資料搜集往往非常充足,活像一篇論文,自然也應該像讀論文那樣,找出最有價值的貢獻部份。

如果真的要直線批評,我會選擇在電影落畫之後。你永遠不能預視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出現甚麼漣漪。希望他們繼續努力。

▶️《燈火闌珊》導演曾憲寧、監製陳心遙:我們失去的,總能重新出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HPdYT6hV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