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在《Foreign Policy》的長篇文章,除了認為美中貿易戰對美國得不償失,也批評美國重回保護主義的傾向,會將美國以往的優勢毀於一旦。這方面,他有以下觀點值得注意:

1. 波森認為,當歐美各自補貼自家生產,會產生壟斷,並扼殺依賴廉價生產為經濟支柱的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生存空間,使發展中國家和歐美關係轉差,只會投向中國、俄羅斯懷抱。

2. 他質疑「購買美國貨」的民粹口號,這樣的政策說是支持本國公司在美國設廠生產,但其實沒有產生新職位,只是把現有職位轉移。而且從半導體及零件生產的人手短缺看來,新行業根本沒有擁有合適技能的勞工。

3. 現在美國只顧通過國內製造業去催谷就業,而不是開發和採用新技術,結果只會排拒對創新、國家安全和脫碳貢獻最大的工業和貿易政策。再從最近半導體供應短缺的例子來看,自由市場的本能就是能自然調節而恢復供應,毋須政策干預。又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雖然對歐元區中斷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歐洲經濟體的適應速度亦超乎預期,燃料價格迅速回落,俄羅斯亦佔不到便宜。由此推論,美國的保護主義不會促進本國的任何讓步。

4. 歐美對綠色科技的補貼,本來是為了在遠離傳統能源方面取得更快進展。但歷史表明,補貼競賽不單不會發展出最優良的技術,亦無法加速全球實施新技術,反而會引致貪腐問題,窒礙技術創新。進一步的問題是,假如企業供應鏈不再追求績效和抗逆力,反而致力於政治連繫,對行業有百害而無一利。

5. 過往那些「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如波音、空中巴士和金融海嘯前的銀行,出現危機就是因為缺乏競爭或監管不善,政府的過度保謢反而被其濫用,引致嚴重的系統性風險。在美國政府溫室長大的半導體產業,又怎會是例外?又如俄羅斯的武器都是自家生產的,一直有報導指俄軍的武器質量存在很大問題,都是因為指定的供應商質量參差。

6. 一個國家期望壟斷新技術,或投資生產某些本來不存在的工業技術時,往往不能成功。例如中國和俄羅斯都打著國產旗號生產武肺疫苗,成效「有目共睹」;又如中國期望自家生產頂尖半導體,就算投入大量資源,都依然遇到上述問題(中國已承認在半導體研發花費了數十億美元)。

所以波森最後強調,真正的技術力量來源不在於製造,而在於應用。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印度,都希望爭奪世界工廠一席位,但這對他們拉高國民平均收入毫無幫助。美國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充其量是經濟緩助計劃,重點在於科技生產、而不是科技應用,既不能令刺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減少貧富懸殊,更遑論對美國的競爭力、國家安全、及全球氣候變化有變革性的發展。

換句話說,在支持全球化的美國學者眼中,保護主義不但是回頭路,而且因為其他國家都結成了相互依賴,除非美國具有一錘定音的實力,否則自己主動與世界脫鉤,只會令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下降,也不會改善美國國內人民的生活。但中俄等國利用全球化特徵去進行「鋭實力」外交,以本國市場、能源勒索其他國家就範,也是鐵一般的事實。然則美國可以如果兩面兼顧?

(待續)

▶️ 蕭少滔:中國強推人民幣國際化,只會造成香港金融危機(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Xaogdi4M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