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2019年,很多溫和建制派、商界都反對逃犯條例,這裏有具體利益、理念、核心價值、宏觀形勢等一籃子考量。其實同一批人,一直私下更反對的是「明日大嶼」。看見近日關於「明日大嶼」要用6000億、可能導致港府滾動負債70000億港元的新聞,又不期然想起他們曾經出現過的私下討論。

其實「明日大嶼」的概念如果不是如此執行、如此天價,本來有利有弊,一切都可以談。但現在掛羊頭賣狗肉的姿態太明目張膽,已經是另一回事。

須知在商界陣營,一直有人建議以「桂山島方案」取代「明日大嶼」,意思就是反正要割韭菜,也不要連根也拔掉。桂山島位於萬山群島,不在香港境內,現在屬於珠海市,如果要在那裏填海、再offload香港人口,概念和明日大嶼一樣,但平得多。本來最大難題就是跨境有沒有「一國兩制」,但現在「新香港」已經反正這樣,再討論這問題就變成多餘。

這裏不是要討論桂山島或「明日大嶼」好不好,最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商界情願要一個桂山島方案,去理解為什麼「明日大嶼」令他們憂慮。

耗資6000億也好、之後超支幾倍也好、最終負債70000億也好,直接受損的都是香港儲備、特別是外匯儲備。雖然北京似乎早就鐵定這筆屬於港人的儲備要「共同富裕」、支援人民幣國際化,無論用甚麼名堂,他們總要弄到手,但過程還是會有差別。如果是用「一帶一路」式基建模式,在香港的造價可以叫高很多,「一次性」解決「問題」,既得利益者的buffer就會少很多。

商界擔心「明日大嶼」一旦出現,除了可能耗盡香港儲備,還可以繼續割韭菜,而桂山島山高皇帝遠,反而容易週旋。「明日大嶼」真的填了海,然後就要賣地,但那時候香港已經不是國際金融中心,剩餘的金融產業也不見得願意主動從中環遷移,但香港的地產商就算明知「明日大嶼」的「土地」不值錢,如果有關方便溫馨提示他們積極競投,有沒有不透投的權利?更可能出現的是政府要求以「明日大嶼」的土地,交換發展商的現有囤地,可不可以不換?這一波「開發」,有關方面就會在港人庫房之後,再在香港企業家那裏再賺一筆。

至於大白象樓盤的下場,這幾年在中國大陸,俯拾即是。

昔日有媒體、有NGO、有反對派議員,商界還感到有一定保護,政府也不會去得太盡。現在卻要自己打第一線,又不敢成為出頭鳥,除了儘快走資,留下來的人和錢也只有硬食。

記得《港區國安法》通過前一兩個月,北京曾經戲謔地放過風,說如果港人不想要《國安法》,就儘快主動立23條吧。面對這樣的對手,香港商界確是想兩害取其輕,硬銷桂山島計劃去取而代之,只是現在香港的bargaining power 接近零,連珠海市政府也不會給面子,只會給臉色。這一劫,能否逃過?

▶️ 蕭少滔:《港元人民幣互換協議》永續,會令香港外匯儲備瞬間蒸發嗎?(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q_4FXySvM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