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老人家經常擔心,世界各地「廢青」越來越激進,加上互聯網容易傳播極端思想,令他們成為潛在恐怖份子云云。其實根據這邏輯,「廢青」口中的全球「廢老」,卻可能更容易變成恐怖份子。最具前瞻性分析這現象的,並非甚麼學術論文,而是日本小說家村上龍的《老人恐怖分子》。

村上龍原名村上龍之助,1976年以《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成名,獲芥川龍之介獎,至今都是日本歷來最暢銷書之一。他的作品經常探討社會新議題,近年對資訊科技時代、不同世代的社會危機特別關注,與村上春樹合稱為「文壇雙村上」。而他在高中時代曾參與搖滾樂團,後因在校內抗爭被停學,又從美術學校中途退學,本身很符合「廢青」形象,不少作品都是對日本「廢青」生活日常的描摹。

但他現在已經70歲,作品開始轉向探討種種社會問題,特別是中老年人的困惑與危機。在《老人恐怖分子》,村上龍將故事設定在2018年前後,講述了一群事業有成、步入人生暮年、但對社會極度不滿的老人,希望通過恐怖主義,「變革社會」的故事。

假如真的出現「老人恐怖份子」,沒有比首先出現在日本更順理成章。

日本的人口老化現象,在發達國家中首屈一指:一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條件都不理想,但養育子女成本奇高,唯有放棄組建家庭、生兒育女,造成社會人口結構向老人傾斜;二來醫療技術進步,社會福利改善,老年人受到很好的照顧,人均壽命也在延長。結果,老人在日本的影響力持續上升,政客為求選票,都開出大量針對退休人士的空頭支票,「得老人、得天下」。

理論上,不滿的應該是年輕人。但事實上,卻相反:老人的不滿,只要釋放出來,只會更激烈。

老人不滿的原因,首先在於不甘心退休:假如他們活到90歲,而退休年齡在精力充沛的60歲,30年無所事事的生活,無論怎樣被「照顧」,都難免充滿被遺棄感。以往只有青春期的年輕人,能集體釋放被遺棄的怨氣。但人生那種青春期的躁動,通常只有一兩年、頂多也不過十年,與老人的30年真空期危機相比,只是小巫。

昔日老人退休後願意「安享晚年」,一來是壽命沒有那麼長,二來昔日老人掌握的社會資本、財富也沒有今日老人的多,三來也沒有互聯網作為老人串連、建立第二春的工具。這時代的老人既是社會贏家,能力比上一代退休人士高得多,卻依然要被社會淘汰,同時又有了在互聯網重穫新生的誘惑,心理若無不平衡,才怪。

互聯網出現時,本來是老人對社會的恐懼原因之一,一般中老年人都有根不上時代的危機感。但隨著科技發展,卻出現了「老人悖論」:要一般老人融入青年主導的原網絡文化、日新月異的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來必然有代溝,二來學習新技術就像學習語言,到了退休年紀,確實事倍功半。但現在科技極度user-friendly,要掌握基本上網能力,對退休人士,卻毫不困難,正如一般大媽對使用購物app,也如魚得水。

於是,老人在網絡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對社會、特別是「廢青」的批判極其嚴厲,內裏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共同語言和心理投射,「廢青」走進他們的世界,恍如平行時空。而且針對老人的網絡文宣,比針對「廢青」的可能更容易有效果:「廢青」的上網時間可能還有限,他們哪怕是行屍走肉,畢竟還要上班糊口。但退休老人真的可以全天候在網上,而且不止是社會底層如此。

認識不少退休CEO、退休議員、退休高官等,閒著無事,就把網絡所有「花生」讀遍,包括很多天馬行空、明顯炒作的網台、網媒,然後慢慢相信那是真實,潛意識要證明自己還是很跟上時代,和依然是「社會持份者」。結果,他們對社會的各種不滿,就會慢慢不成比例地被釋放出來,一發不可收拾。

▶️ 創科界AI 專家 Ben Cheng:ChatGPT 4.0:人工智能機械人叛變,終有一日出現(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VIEEPoDT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