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新香港」出現的古典音樂會,被音樂人記載了免費贈票觀眾全場「鳩拍」、遲到入場、乃至指揮呼叫「坐下」等「盛況」,不期然令我想起二十年前,在北京的另一次難忘經歷。那次音樂會的表演者絕對是世界級當中的世界級:國際三大男高音:Luciano Pavarotti、Placido Domingo、Jose Carreras。但真正精采的不在台上,而在台下。

「The Three Tenors」這個組合首次出現於1990年世界盃決賽週,當時在羅馬古蹟內獻唱,配合世界盃的全球關注度,觀眾驚為天人。之後在1994、1998、2002年世界盃決賽週,他們都有在主辦國演唱;記得家中曾經收藏了每一次世界盃歌王concert的鐳射影碟,而我對歌劇的興趣,也是那時候開始。雖然這個組合的演唱後來越來越商業化,也有點濫造,但傳奇就是傳奇,現場觀看始終是一大心願。

三大男高音唯一一次在中國的演出,就是在2001年6月的紫禁城。那時我從美國大學畢業之後,有一年gap year到了北京,剛好碰到這場演出,自然購票入場。而在紫禁城有這樣的西方男高音獻藝,本身就是一大綽頭,充滿話題性。那時候的北京,大概是六四之後最開放的一段時期,還未富起來,與國際關係也比較融洽,「三大歌王君臨紫禁城」的盛事,被宣傳為「一生人一次的機會」,雖然票價極貴,也搶購一空。

記得我買的是二千多人民幣的「平價票」,已經坐到最後排。當時中國的人均GDP遠不及現在,觀眾目測雖然也有贊助商贈票的少數,但大多是自費入場,能負擔的,理應都是中產以上的一群。

結果,當日最大感受,就是近乎不可能在現場享受音樂。

絕對不可能。

一來現場音響實在太差,前方唱的到了後排喇叭播放出來,已經出現迴音,令後排觀眾反應又有時間差,基本上沒有第一身的即時感覺。由於後排看大銀幕的距離太遠,很多附近的觀眾都不當是觀賞古典音樂會,反而像是坐在京劇戲棚,不斷高談闊論,大概覺得反正也不會影響台上演出。

最最令我難忘至今的是這樣一幕:我的後一排有一位大媽,居然脫去鞋子,把雙腳放上我的鄰座。那一剎那,完全是驚呆了。

這自然不是說入場觀眾全部都是這水平。但現場工作人員不懂怎樣控制場面,不知道如何優雅地展示紀律和禮儀,則明顯是事實。那時候開始,就覺得先不談政治,禮儀班對這個國家,實在是非常需要;但現在才更有體會,明白到不談政治,其實也很難單獨的upgrade禮儀。「新香港」倒退到這一步,再要重新施以文明教化,不知又要多久。

▶️ 加拿大香港金融從業員Ricker Choi:「香港狂想曲」:加拿大第一場香港主題古典音樂會(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mq7Xgptn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